初創企業吃透這8種融資方式,何懼資本寒冬?

2016-01-05 11:05:00    來源:創業邦    

  目前雙創政策紅火神州大地,新經濟浪潮不斷刷新生活方式,而在這大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中國創投界一方面雙創政策逐步落地,全民創新、大眾創業風起雲湧;另一方面資本寒冬,估值與投資節奏大幅下挫和放緩。夾雜在冰與火之間的創業者們,雖矢志不改,但卻步履蹣跚。

  在之前發佈了關於創新創業和股權融資的一系列文章後,收到了很多創業讀者的來信和來電,希望筆者就初創企業的資本規劃做一下更詳盡的闡述,而參加線上評審 2015年 全國大學校友創新創業大賽和接待來自長春一項目企業的來訪後,更觸動了我深層次的思考。

  線上上評審項目的過程中,一開始筆者看到非沿海和非一線城市的大量雷同項目(打車、電商、特產電商、校園兼職 / 電商 / 分期、機器人、無人機等等)時,非常不以為然,因為多年的創投習慣,很容易從項目所選的行業、起步城市、創始團隊、競爭優勢、發展現狀推導出這些企業的未來:這些地區的網際網路基礎薄弱、消費者消費習慣慣性強大、創投環境不佳、網際網路人才匱乏,將來的項目結果大多是被一線自上而下裹挾資本優勢的同等項目,在市場中擊敗或收購或根本熬不下去。

  直到來自長春外賣項目的創始人來煙臺公司拜訪才深深觸動了我,該外賣項目以中午上班族的盒飯外賣為市場切入點,解決長春市大的外賣平臺體驗和服務很差,食品安全和衛生難以保障、跳單 / 拒單情況頻繁等痛點,客單價 10 元,剛推廣兩個月已經佔領了啟動區域 50%以上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區域市場的突破。

  一開始,創始人想自建中央廚房,構築產銷配服務一體的線上線下 O2O 體系。這個項目的商業模式在北上廣深杭和沿海城市都很難或得投資人的青睞,當然我也拒絕了,可是創始人鍥而不捨的好學精神和事業的拼勁兒感動了我,所以經常電話溝通一些商業模式、市場拓展、股權融資的問題。後來聽取我的建議,調整為與大的星級酒店和餐飲連鎖機構合作,畢竟自建線下體系的投資太大並且不利於區域擴張。今年的餐飲市場哀鴻一片,外賣平臺持續上揚的流量和優質客戶,讓這種業務合作的推進也更為順暢。當然在推進市場進展的同時,創始人也努力推動融資的步伐,可是因為當地創投環境的因素,一直難以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構。創始人也諮詢了當地的孵化機構,但每月6000 元的入孵費用卻讓企業望而卻步,畢竟只是單純的辦公支援(還收租),沒有後續的人力、融資、培訓、創投對接等系統的支援。受邀去北京入駐孵化器也在諮詢我意見後放棄了,畢竟項目發現的市場機會、競爭優勢、核心團隊都在當地,很難複製或移植到北京。

  在與我持續溝通的過程中,也是不斷感慨融資之難,但我在與其溝通政策支援和扶持、高校支援、股權眾籌、戰略投資人、事業合夥人等多樣化融資渠道和方式時,創始人從一開始的茫然四顧到後來的掩面大喜,還有如此多的融資方式和方法,也讓我將這些感悟和思考分享給更多像他這樣的創業者。

  在這次創新創業大潮中,國家層面釋放的改革紅利,類似上面的許多創業者都未曾深入發現和發掘。只是感受到目前社會涌動的創業熱潮,但真金白銀的政策落地卻沒有細細探尋,結合筆者參加的當地政府項目評審和項目路演,以及自身創投經歷和項目經驗,在此以作分享。初創企業除卻自己積累或家人支援、貸款等其他方式之外,還有哪些新的融資路徑和方法策略,來有效降低創業企業的試錯成本,拓展融資渠道和提高融資效率?

  一、吃透國家、地區對創新企業的扶持和孵化政策,學會草船借箭,巧借政策東風(學生-學校-孵化器-政府等)

  在今年科技部舉辦的 2015 創新創業大賽過程中,筆者有幸擔任了由濰坊市高新區管委會承辦的山東賽區評委。賽事結束後,筆者又接到了組委會的邀約,讓筆者參加當地的科技項目評審,歷年來這塊基本由科技局幹部、高校教授等領導構成,但組委會在成功承辦創新創業大賽後,將原來的項目評審大作調整,每組的評委由三到四名創投機構代表、一個高校教授、一個註冊會計師構成,對創新項目和創新企業從最貼近創投的角度進行評審,創投機構的代表也提前就投資行業、階段等做好區分,完全市場化的操作。

  在這些過程中,筆者關注到國家正在大力支援和扶持的政策已慢慢在各地落地,尤其是對早期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援和對傳統企業轉型企業的大力扶持。從公司註冊流程和費用的精簡、稅務的補貼、高級人才的補貼、高新技術的獎勵和支援、校企合作的扶持、科研成果轉化的支援都有不同程度的真金白銀的獎勵、補貼和政策支援,而一些先行的高新區管委會則在這塊領域更加大刀闊斧的支援。

  高校目前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突破也是一大亮點,有些高校不但設立了創客空間、孵化器、與創投聯營了創業學院,還將畢業好幾年的校友資源也做了深入挖掘,回爐學校擔任創業導師、天使投資人,同時對畢業幾年內的學生創業國家還有相應的扶持政策。校企合作在經歷過幾年的學生就業、獎學金後,國家就學校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和智慧財產權也進一步敞開,終於進入了更深層次的產學研合作。可以未來預期的是中國的高校也會像國外的高校一樣成立自己的投資基金、捐贈基金、FOF,在將來的創投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助推和孵化更多創新創意企業的誕生。

  二、系統的融資規劃

  中國目前正在推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金融領域的創新變革,推動著目前企業經營思路的升級,如今的企業經營和發展,一方面要經營好客戶,經營好市場,產業為本;另一方面,要經營好資本市場,學會融資投資、並購重組、市值管理,金融為器。在創始階段企業就應樹立產融結合、互相推動的資本策略,有系統、有節奏、有計劃的結合自身的業務發展來部署融資進程,匹配不同類型的資本機構:FA、天使投資人、VC、PE、PIPE、戰略投資人等。在企業預期踏入資本市場即啟動股權融資的那一刻,建議企業提前規範(智慧財產權、員工社保、財務審計),一份審計的財務報表會讓投資人刮目相看,加分不少。

  三、優化商業模式,尋找事業合夥人

  筆者接觸過一個案例很有意思,一家 App 移動開發服務商,在對接一圈投資機構無果後,開始將融資辦法想到了合作夥伴身上,畢竟在與一些長期客戶共舞的過程中,彼此知根知底。於是該企業在給一個傳統產業客戶開發一個行業的垂直線上平臺系統時,建議正在苦覓轉型思路的這家企業將開發服務費再加一部分資金,參股該移動 App服務商。結果雙方彼此大喜,一家解決了擴張中的資金渴求,一家解決了跨界問題。雖然後續兩者在股權結構、公司運營、利益博弈等層面產生了齟齬和摩擦,當然也是缺乏專業顧問或專業機構的資本輔導,但這種合作模式卻給創新企業和傳統企業彼此助力和融合提供了一種方式。

  在筆者輔導孵化的一家公司中,就運用這種方式對經銷商和零售商做了系統整合,其依託線上和線下強大資源優勢和系統優勢,將零散的供應鏈系統通過參控股、聯營、代理、品牌授權等形式做了系統佈局,企業規模和系統優勢迅速聚集,資金和資源優勢也得已協同共贏。目前整個新經濟已將傳統經濟和業態迅速刷新和洗牌,新創企業要利用這次轉型,將傳統經濟的資金、資源等融入到新經濟的體系內,成為彼此事業的合夥人。

  四、聯合創始人

  以前的創業模式,創始人單打獨鬥,利用資源和機會優勢,搶先一步,成就事業的成功,但隨著新經濟模式和人力資本的出現,新創企業都形成了目前天然的標配:聯合創始人、期權池。

  作為初創企業的第一筆資金,應該來自於啟動項目的聯合創始人,當然以技術、工資等形式也是一種出資方式,但在維持企業基本市場運營的過程中,各個創始人應該投上真金白銀的一票。目前許多(新創)企業都設立了期權池和股權激勵,通過設立有限合夥企業來集聚員工資金(注意政策紅線),打造了利益和事業共同體平臺。

  五、天使投資人

  資本寒冬的到來,讓整個創投圈溫度一下子下降了很多,但其實對早期投資人而言影響不大,畢竟後續的估值泡沫在後幾輪,作為十不存一博弈高風險的天使投資人而言,早期項目並沒有太多議價的空間和本錢,但今年下半年二級市場的洗劫也讓許多天使投資人財富大幅度縮水,但與之相對的是越來越龐大的天使投資個人和天使投資機構的大量涌現,尤其是許多富二代投資人的入場,讓早期投資的規模和人數以及金額都有了大幅度的擴容。新創企業有了更多早期資金的來源,當然對天使投資人也要加大識別和篩選,精選能助力企業後續融資,在戰略、運營和公司治理層面給予幫助的投資人,與之相對的,許多不專業的投資人也會給早期初創企業帶來一些挫傷,創始人要加大自我防衛,詳見筆者的《企業尋找 “壕” 投資人的自衛手冊》。

  六、戰略投資者

  一些合作的傳統產業集團,經過多年的積累,掌握目前更多的社會資源和優勢,同樣也面臨著新經濟的界面刷新,都在主動或被動的二次創業,尋找企業新的增長點。在經歷過體系內項目孵化後,大多認清現實,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的基因很難在原有母體內孵化出來,所以參控股、收購就成為了必選。今年上半年紅火一片的上市公司,不管是參股或控股移動網際網路公司,都給股價插上了網際網路 + 的翅膀一路翻紅,當然隨著下半年資本市場的回落和大幅度調整,對其熱情不在其對股價的網際網路效應,更多的開始傾向於對原有產業的跨界改造和升級,而荷包的縮水,也不在動輒收購,更多的採用參股和行業線上線下協同的方式來投資企業。所以,初創企業可以將戰略投資者納入投資人名單,通過 FA 牽線或業務合作,嫁接傳統產業的基礎和資源。

  七、眾籌模式

  作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大熱風口之一,目前的網際網路眾籌平臺發展迅猛,涌現出解決創意實現、產品上市、店面擴張或股權融資等各種形式的眾籌平臺。原來傳統產業的發展方式:投產建廠、招人、招商、鋪貨、售後等研產銷模式,在新經濟浪潮的今天被徹底拉平。客戶定制 / 參與設計、眾創、眾包、眾籌成為新創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模式,新創企業擁有更多的渠道和平臺去實現企業夢想。當然眾多眾籌平臺在助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畢竟沒有專業機構的盡調、投管實力,投資群體風險意識也參差不齊,如果企業選擇了股權眾籌等方式,在後續的融資過程中也要考慮股權結構的優化和老股東的退出問題,以降低上市進程中的規範成本和風險。

  在選擇眾籌平臺時,創始人一定要優選靠譜、合法、投研投管背景、有退出渠道的平臺,畢竟股權投資是一個非常專業、高風險高收益的行當,網際網路平臺雖可解決效率的問題,但無法解決企業戰略和運營、公司治理、資源對接中的關鍵問題。

  八、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機構都有成熟的投管流程、投資團隊、風控體系來系統篩選 / 投管項目,所以初創企業在對接風險投資機構時,一定要做足功夫,其實每家機構都有自己的投資偏好,在投資區域、投資階段、投資行業、投資金額、投資標的(團隊;商業模式;數據等)等領域都有清晰、明確的規定,而接收項目計劃書、篩選標準、初步接觸、內部上會、盡職調查、投資談判、投後管理也都有自己獨屬的管理體系,如果創業者沒有提前背書,通過網站、中間人、FA、媒體等渠道提前去了解這些,往往會出現頻道不一致的地方,結果就是投資人很無奈,創業者很失落。

  其實就筆者看來,不贊同初創企業一開始就將目光和精力放到對接風險投資上,一是項目初始階段,沒有完全定型,商業模式、競爭壁壘、運營數據都無法有效的支撐企業的估值和未來的價值預期,無法與機構就估值、對賭等達成一致;二是機構入場後給初創企業帶來的業績壓力和規範壓力讓很多沒有創業經歷和人生閱歷的創業者難以適應和抗壓。所以,最合適的階段就是當企業渡過死亡之谷,業績處於飛速發展階段,合夥人和團隊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後,啟動與風險投資機構的對接。

  中國目前持續推進的政經結構深層調整和風起雲湧的創投熱情結合,吹響了再次深化改革的號角,極大地釋放了中國經濟的創新創業活力,以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浪潮又將全球所有的經濟體拉到了同一啟動界面。新創企業要把握和踏準新經濟浪潮的節奏,深入了解國家釋放的政策紅利、資本市場改革、金融支援和扶持、高校創新創業政策、高新技術政策等,多多運用事業合夥人制、股權眾籌、天使投資人、戰略投資人、風險投資等多樣化融資渠道和方式,給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作者:海源資本合夥人孫松廷)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