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8日 09:48:12 來源:中國文化報
近幾年來,臺灣戲劇迅速發展,憑藉其同臺灣電影一樣的清新、深刻的風格,不僅在臺灣地區深受觀眾喜愛,在我國大陸也受到戲劇愛好者的追捧。從《往事只能回味》、《暗戀桃花源》等劇陸續來到大陸,賴聲川、蔡明亮等戲劇導演也蜚聲兩岸,臺灣戲劇逐漸融入了大陸戲劇愛好者的生活,佔據了內地的部分戲劇市場。
在近日日本富山縣利賀藝術公園剛落幕的“第五屆亞洲導演節”上,來自臺灣的栢優座劇團對荒誕派戲劇之父優內斯庫的經典名劇《椅子》的創新演繹,獲得了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這個活躍在兩岸的劇團是如何完成自我的突破,又是如何解決市場和產業的雙重困境,記者近日採訪了優座劇團的創始人、導演許栢昂。
戲劇夢想者的創業之路
記者與許栢昂相識3年。3年間,他不斷奔走于兩岸完成劇團的演出計劃。即使深夜三、四點,他也經常線上,因為那個時間正是他創作靈感被全部激發的創作興奮期。
許栢昂畢業于臺灣戲劇大學,這也是導演李安的母校。如同李安對於電影事業的熱衷,許栢昂不僅排練、出演各種劇目,還在臺灣當地被邀請進行講座,宣傳他的戲劇經驗與理念。許栢昂從24歲創業組建栢優座劇團到如今踏入33歲的門檻,歷經9個春秋的栢優座劇團在當地已經頗有名氣,不僅聲望提升、邀約不斷,而且每場戲的上座率逼近70%,票房收入不斷攀升。2016年,栢優座劇團獲得了桃園市“傑出演藝團隊”的補助,政府資金的補助不僅成為劇團資金的來源,同時也為劇團的發展撐硬了腰板。
在剛剛結束的臺灣“第三屆青年戲曲藝術節”上,栢優座劇團以作品《惡虎青年Z》跨界戲曲、戲劇、影視等領域,大膽創新與成功實踐將飛車追逐、警匪槍戰等場面呈現在舞臺上。同時,導演許栢昂還嘗試創造了新的戲曲程式,在挑戰觀眾想像力的同時,獲得了觀眾的好評。
對於許栢昂來說,創立栢優座劇團不僅出於理想,還出於對創作的認識。在許栢昂看來,被觀眾認可達到票房提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把做戲劇看成是浪漫自由的事業,並不斷追求,這本身也是很有意義的。
看過栢優座劇團演出的觀眾對其演出都有很高的評價:“先前對於表演的接觸較多的在於音樂和現代舞領域,這次因為朋友課程的需要,第二次接觸了舞臺劇。整場戲劇的優異表現令我大感意外,並完全彌補了場地與設施的不足。”
談到當初選擇創業做戲劇團體的原因,許栢昂說:“自由,就是自由。創作本來就應該自由的,藝術家本來就應該要反應社會,提出思考。如果創作受到限制,那還談什麼創作。正如我所提到的,臺灣90%都是獨立劇社,真正想要投入到戲劇產業,那絕不是按月領俸、按時在條件下創作所能辦到的。如果決定不做傳承者,那就要趁著黃金年華努力做一個發展者。”
獨立劇團撐起臺灣戲劇產業
在臺灣,公立院團屈指可數,所以,獨立劇團便成為了戲劇產業的中流砥柱。臺灣有5000多個劇團、樂團等民間演藝團體,其中90%都是獨立劇團,這些獨立劇團在真正意義上支撐起臺灣的戲劇產業。
當然,戲劇團體的更疊是一定的。也就是說,戲劇的整體產業會一直慢慢發展,但個別劇團的興衰是必然的。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劇團以單一核心創作者為主,那麼,當這個核心創作者不再創作,就意味著這個劇團將瀕臨消失。
“幸運的是,劇團培養出來的觀眾以及專業劇場工作者不會消失。觀眾一旦養成習慣,便會繼續觀賞其他相似劇團的演出,而劇場工作者也會投身於其他的劇團工作,繼續為戲劇產業服務。”許栢昂說。
臺灣當地對於戲劇的政策較為開放,使得許多劇團得以擁有寬鬆的環境和優厚的土壤不斷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栢優座劇團也像其他劇團一樣,遇到了發展瓶頸。
“成立以來遇到的難題就是劇團經營夥伴因為路線不同而分開。”許柏昂回憶。在他看來,做劇團是一件浪漫的事,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劇團或許只是實現商業目的的手段。因為雙方看法和目的不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路線上的分歧。像這樣拆夥的事情栢優座也遇到過。
“當時製作部門與創作部門對於劇團路線產生了分歧,於是就有人離開了劇團。當劇團正值用人之際,同時新戲趕時間上演,劇團有人離開確實是個難題。所以我們只能重新開始。”許栢昂說。
不僅對於劇團發展有難題要攻克,臺灣戲劇產業如今的發展也面臨著困境——獨立劇團眾多是困境之一。劇團數量雖多但能稱得上專業的卻很少。劇團多數以文本取向,也就是以議題為主,而不是以演劇形式或風格發展為主。拿電影來比喻就是,劇情片多,但動作片缺乏,形式單一。這就造成劇場的賞玩性降低,雖然題材非常豐富,但形式卻很潰乏。
臺灣戲劇產業遇到的另一個困境就是,因為市場受到衝擊,能夠穩定發展的劇團越來越少,造成就業機會減少、人才流失嚴重、創作品質下降,從而造成惡性迴圈,這是很大的問題。
面對劇團與戲劇產業的雙重困境,許栢昂認為,努力培養自己的觀眾群、豐富演劇形式是解決當下問題的主要途徑。“我期望固定劇目可以達到迴圈公演,當然,這是每個劇團的功課。”許栢昂說。
跨界創新 讓製作帶創作
栢優座劇團的經營模式主要是以製作帶創作,就是經過不斷的邀演,以及戲劇節的節目徵選來製造創作機會和培養觀眾。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委託創作和戲劇節邀演兩個方面,同時還有一部分就是票房收入。而劇團的支出部分,主要在於製作費與演出費上,另外還有場地的租借和倉儲的固定成本。
所以,對於栢優座劇團現在的發展方向,其策略為——出品必屬佳品,認真將每一部作品做成精品。區分出自己的觀眾,然後經營社群,在每一個作品中與觀眾交流、分享,將觀眾培養成鐵桿粉絲,讓觀眾將看演出當成是一次聚會,同時與創作者一起分享人生感悟。對於這種發展方向,許栢昂說:“觀眾的反響一直都很正面,而且上座率也逐年提升。”
在許栢昂看來,要定義什麼是成功劇目是比較困難的,那要看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栢優座劇團很多作品都有許多好評,也都有獲得入圍評獎的肯定。但是,評獎的作品不一定是賣座的,賣座的作品也不一定是會獲得戲劇評獎的作品。
面對現代戲劇市場,什麼是戲劇發展的關鍵?許栢昂認為這個問題有點難,因為這也是所有獨立劇團想要知道的答案。“只能說,要有市場必須先有店舖,有好的商品,有願意買單的消費者。如果沒有店舖,談市場是荒謬的;如果沒有好的商品,談銷售是荒謬的;如果商品都用送的,談發展是荒謬的。”許栢昂說。
“劇場是興于百業之後,衰于百業之前的。觀眾就像水、像風一樣,是難以捉摸的,想要知道觀眾的偏好並不容易。對於臺灣的戲劇人,其實和內地的戲劇人相似,要想抓住觀眾的心,就應該不變初心,寫好每一個故事,排好每一齣戲,並且將自己的作品推廣給每一個熱愛戲劇、追捧戲劇的人。”許栢昂說。
在戲劇創作上,許栢昂一直以觀眾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談到栢優座劇團的優勢,許栢昂認為:“我們有獨創的制度與分工,根據劇團規模實際做職務安排,相對靈活。我們沒有團長,有座首,就是栢優座的頭腦的意思,另外還有首屈藝指、仲首(另一半的頭腦)右手牧、左手牧、織手制、筆手織、工羽匠、執制等,都是因為實際職務的需求與工作分配,在制度與名稱上做了新的設計。”
另外,在創作部分,栢優座的創作幾乎是編導合一的,即導演與編劇通常是同一個人。這樣的好處就是,在導演二度創作時,已經與編劇意志相通;在編劇再創作時,也已經考慮完導演創作的問題,創作相對完成度高。再者就是,栢優座劇團在創作形式的選擇方向上,是目前臺灣唯一以戲曲實驗創新形式作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劇團。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經由觀眾的反應來檢視與修正自己。這對於發展新風格和累積觀眾基礎,都有很大的優勢,是可以作為獨立劇團借鑒的良好經驗。
正如許栢昂所說,栢優座堅決成功的意志一直鼓舞著大家前進。他們做自己的事業,積累自己的名聲與成敗,積極而靈活,面對市場的風向快速應變做出調整,沒有包袱地自由創作,建立觀眾基礎,將正能量開心地傳遞給合作者和每一位觀眾。(實習記者 唐弋)
臺灣大學生來常州市武進區交流實習2016-09-18 09:17:14
昆山打造臺商的大陸“精神家園”2016-09-18 09:15:06
“競衡杯”海峽兩岸青年創意空間設計大賽在上海開幕2016-09-18 09:13:09
兩岸創新創業大賽在榕啟動 將決出10個獲獎項目2016-09-18 09:10:56
臺灣青年來莞交流創業經驗2016-09-14 09: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