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創業板開市首日,有25.26萬戶個人投資者參與買入,合計買入4.23億股,是當日機構買入股數的30余倍。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提示說,非理性炒作創業板,將面臨巨大的虧損風險。
“儘管監管部門反覆提示風險,交易所採取了三級熔斷的具體措施,但是從整體效果看,應該說創業板首日漲幅還是超過了預期。”劉紀鵬分析說,從公司估值的角度來看,在創業板開市首日買入的投資者中價值投資者應該比較少,多數是炒作者。“假如接下來幾天連續出現跌停板,對創業板市場炒新熱情會起到明顯降溫作用,而市場之手對爆炒嚴厲、迅速的糾正,對於創業板發展是有好處的。”
來自深交所的數據顯示,在25.26萬戶個人投資者中,買入股數在5萬股以下的戶數佔比99.56%,買入股數佔比86.31%;買入股數在1萬股以下的戶數佔比97.22%,買入股數佔比60.08%。相比之下,創業板開市首日機構投資者累計僅買入1142.95萬股,佔比僅為2.63%。其中,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保險等未參與買入,券商自營和理財合計買入115.25萬股,QFII合計買入0.52萬股,其他一般法人合計買入1027.18萬股。
劉紀鵬還指出,投資者的非理性炒作不僅對個人財富不夠負責,也同時影響了創業板的資源配置效率。他認為,從一級市場定價開始,到二級市場交易環節,社會財富的積累存在一些非合理配置的問題,這些問題與創業板回報社會和投資者的題中之意存在偏差。為解決這個問題,不僅一級市場詢價對象應該真正擔負起應有作用,二級市場投資者也應管好來之不易的財富。另外,他建議在放開發行定價的同時,適當調整發行節奏和管制,讓發行上市不再成為稀缺資源,降低“資本神話”、“造富神話”的神秘色彩。(記者 周翀)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