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變臉”源於客戶權利失衡

2012-09-12 13:26     來源:海南日報     編輯:范樂

  日前,南京市民丁先生存款時被ATM機吞去1萬元,他當即聯繫銀行工作人員,卻被告知要等兩個工作日才能處理。隨後,丁先生換電話致電客服,假稱機器多吐了3000元,5分鐘後客服便趕到了。銀行服務的驟然“變臉”讓丁先生非常糾結。(9月10日《新京報》)

  事後銀行解釋稱,ATM機吞了客戶的錢,現金進入機器的保險箱,那是安全的;但機器多吐了錢,就會影響現金安全,必須到場處理。

  乍一看,銀行方的解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細細考量卻不太對勁。但客戶存錢被吞後,既無任何憑條,也無相關人員到現場確認事實。攝像頭能看清存了多少錢嗎?在證據無法得到確認的情形下,客戶又怎能相信資金的安全?而且,銀行這種對櫃員機吞錢和吐錢的前後不一的態度,更讓客戶感受到了強烈的不公平感。可以說,這番解釋只是銀行一廂情願地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看問題,完全遮蔽了客戶的切身利益。

  這種銀行間和客戶實質上的權利不對等,近年來已經多次被詬病。客戶取款後離開櫃檯,銀行概不負責,但若從櫃檯多取了,客戶要被銀行追責;儲戶存款中有假幣要被沒收,ATM機吐假幣銀行卻不用擔責。這一次南京某銀行的突然“變臉”,也是這種銀行與客戶間權利不對等的另類演繹罷了。

  筆者認為,銀行對客戶的傲慢,還是源於這種多寡頭壟斷格局下帶來的底氣。它們不僅有多重政策的保護,更享有資源壟斷的地位和經營的特權。

  南京某銀行上演的這出“變臉”鬧劇,再一次說明,銀行業對客戶權益的漠視已經到了值得警惕的地步。因此,要保障客戶的正常權益,一方面需要規範銀行對客戶的義務和服務,另一方面要打破銀行業的壟斷格局,通過市場競爭,促使銀行提高服務水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