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區域振興概念以及技術升級的新疆中泰化學顯然成為去年機構調研中的明星上市公司,公司2009年下半年共接待了華夏基金、廣發基金、交銀施羅德等19家基金公司。而在武漢的高端製造領域的華工科技去年也接待了40多機構投資者的調研,其中大成基金、長城基金、浦銀安盛、華寶興業等在四季度造訪了上市公司,而大成基金在一個月內兩次了實地調研華工科技,在大成基金研究員先行走訪公司後,大成策略回報基金經理周建春也在不久後親赴上市公司。
對於前期基金開展的調研佈局,去年參與多次實地調研的一位基金經理向《上海證券報》透露,去年調研的方向主要是消費升級以及具有獨特技術壁壘和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四季度初挖掘的一些優質中小盤個股經過調研分析、堅定佈局後已經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對基金的投資組合貢獻較多。
“我們目前配置的主要是增長較為確定和穩健的大消費和內需板塊。”國內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資副總監昨日對《上海證券報》稱,市場風險已經不大,繼續調整的空間有限,截至目前公司旗下基金整體的倉位在85%,部分基金的倉位超過了這一數據。據透露,經過去年初的一番調研,上述人士加大了對零售、高端製造以及與消費相關的精細化工領域的投資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低碳領域的投資,不少基金經理直言難以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基金調研對低碳概念的上市公司往往更注重是否有足夠的業績支撐,對有相關業務而無實質業績貢獻力的公司採取謹慎的態度,昨日多位基金經理也證實其投資組合中這類股票配置的相對較少。(記者 安仲文 ○編輯 張亦文)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