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8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5%,創22個月來的新高,不僅超過了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而且首次超過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實際存款已連續7個月為負,負利率格局進一步形成。一時間,人們在驚呼負利率時代來臨的同時,一個課題也浮出了水面,怎樣才能實現財富保值,是繼續存錢在銀行?還是選擇黃金保值?或者進入股市?還是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本期《財道》聚焦負利率時代的財富保衛戰。
調整存款期限 增加短期理財
有人認為,目前的形勢下如果再把錢存進銀行就等於虧本,其實並非如此。不止一位專家提醒,即使是負利率時代,銀行儲蓄仍是我國現行所有理財方式中最安全的選擇。因此,在沒有合適理財渠道的前提下,最好別輕易把積蓄挪走。北京銀行營業部財富中心理財師王薇建議,在“負利率”情況下,喜好銀行存款的人,如果要想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一定要踏準加息節奏,存款期限不宜超過半年。最好是將週期設定在三個月,這樣一旦央行在三個月內加息,也不會錯過加息帶來的利益。據悉,儲蓄的存款結構會根據形勢的發展而進行不斷調整,一般說來,在高通脹期,儲蓄利率趨勢向上調整時,人們會多選擇一年期或短期儲蓄;如果緊縮期來臨,利率向下調整時,應該更多的選擇中長期儲蓄,以利於保值增值。
記者了解到,雖然多家銀行都表明推出短期理財產品並不單是針對負利率時代,但各家銀行的短期產品都有一些大動作,可見短期理財產品已經成了負利率時代的理財主打。建設銀行理財師馬天宇表示,在目前市場環境下理財要儘量“揚短避長”,穩健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目前,商業銀行發行的一年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基本在3.5%至4%,遠超過CPI漲幅,但考慮到未來可能加息的情況,也需要配置一定比例的短期理財產品,因為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與利率的相關性很強。因此,短期產品可以到期及時轉投,享受加息收益的優勢。
對於銀行理財市場,銀行穩定收益型理財產品暫時還能跑贏CPI,目前1年期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平均在4%左右,雖然銀行不承諾“保本和收益”,但真正虧損的則是少之又少。如果希望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又不願意只拿銀行的活期利息,投資者可考慮選擇銀行的T+0理財產品,雖然收益跑不贏CPI,但是至少遠高於活期儲蓄利率。同時,在加息預期下,投資者必須更關注流動性。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短期理財產品或貨幣基金。這些短期理財產品風險指數都比較低,預期年化收益率也都在1%至3%左右。目前來看,銀行穩定收益型理財產品是規避風險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