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了,在投資者眼中,就意味著儲蓄收益降了。不過受益於此次存款利率允許上浮,大多數投資者的存款利率不降反升。但理財產品的收益卻跟隨基準利率下降了。
家住渝北區巴蜀麗景的陳先生本週正好有一筆定期存款到期,想要拿來購買理財產品。“以前經常接到銀行發來的短信,覺得理財產品收益不錯。”然而令陳先生意想不到的是,當他諮詢銀行時,發現大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比他了解的要低了。
昨天,記者走訪了多家銀行發現,大多數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出現下滑。例如一家股份制銀行發行的同一類型的兩款產品,發行期限僅相差半個月,一款在降息前發佈,期限35天,一款在降息後發佈,期限37天,其收益率就相差了0.2個百分點。而一些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中,差距大的甚至達到0.5個百分點。據記者了解,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與降息密切相關。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跟利率呈正相關關係,降息後,理財產品收益率走低是必然的。此外,銀行資金的鬆緊程度也直接影響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通常來說,在資金量緊張時,由於理財產品具有“攬儲功能”,銀行往往都比較看重,將收益率設計得比較高。但今年以來,隨著銀行資金量的漸漸寬鬆,銀行對理財產品的積極性也顯得不那麼高了,其收益率也呈現逐月下降的趨勢。據悉,降息後,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基本絕跡,大部分都在4%上下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