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過去的30年經濟發展是以速度為主要目標的話,今後的若干年內,應當以品質為主要目標,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力度、加快經濟增長方式和轉型步伐,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高度重視資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工作。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如政策或緊或松、調控或嚴或寬、價格大起大落、發展只重數量不重品質、收入分配嚴重不合理、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對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不重視等。這些問題,都是經濟步入“成熟期”必須解決的難題,而且是必須在過渡階段就得到妥善解決與處理的難題。否則,問題和矛盾會越積越多,過渡階段的時間也會拉得很長,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有人認為,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已經明顯放慢,明、後兩年更有可能回到“8時代”。筆者不同意這樣的觀點,金融危機的爆發,可能會讓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暴露得更加充分、更加全面,也可能讓一些隱藏的矛盾和問題提前暴露、提前爆發。如果能正確對待,有效應對,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加快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經濟運作方式轉變步伐,金融危機可以反推中國經濟儘快進入“成熟期”。
要知道,儘管經濟增速放慢,但是,中國經濟仍然處於戰略發展機遇期,而不是悲觀期,中國經濟也不會出現發達經濟體那樣的低迷狀態。首先,國內需求足以支撐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雖然中國也存在著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中國的收入分配不公,更多是制度不完善、體系不健全。如果中國能夠吸取歐美發達國家的教訓,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面,更多地向普通勞動者傾斜、向中低收入人群傾斜,國內需求就足以支撐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
第二,投資拉動仍是不可忽視的力量。雖然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出臺以後,國有資產投資方面出現了一定的結構性飽和,特別是城市建設、鐵路建設、房地產等領域,需要作出一定的調整。但是,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和全局來看,這種調整只是局部的,投資拉動仍然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生產性投資,將成為未來若干年內中國經濟拉動的主要力量。所以,中國經濟不可能出現持續下降的現象,更不可能出現低迷狀態。
第三,出口不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受歐美債務危機及發達經濟體經濟低迷的影響,未來的5-10年內,出口需求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由於中國企業出口的主要是一些中低端產品,而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其他國家,對這方面的需求並不會明顯減少。因此,中國的出口不會出現嚴重下滑的現象,出口仍然可以給經濟發展帶來活力。雖然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步伐的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產品出口的檔次也會提高,需求可能會變少。但是,歐美國家經濟的復蘇,又會為經濟轉型、產品升級提供更多的潛在需求。更重要的,有內需支撐的中國經濟,不會因為出口的受阻而受到嚴重的影響,反過來又會促進需求的增長。
倒是如何解決現階段中國經濟的矛盾和問題,讓經濟儘快進入“成熟期”,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和思考的。一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目前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既有歷史遺留下來的,也有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也有改革深化不夠、思想解放不夠、開放程度不夠等造成的。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二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如果說過去的30年經濟發展是以速度為主要目標的話,今後的若干年內,應當以品質為主要目標,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力度、加快經濟增長方式和轉型步伐,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三要高度重視資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工作。寧可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一些,也要確保資源利用水準和環境保護水準的提高,確保能源消耗水準的下降。
而就眼前來說,則重點在於有效把握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靈活運用各項政策手段,克服可能出現的矛盾,實現經濟的“軟著落”。只要經濟不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中國經濟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發展的勢頭。
總之,金融危機對經濟發展帶來了衝擊和影響,但是,如果能夠善於在危機中尋找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新目標,就能有效化危為機,使中國經濟更為成熟。(譚浩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