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保監會召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會議,對保險業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行業人士認為,大病醫保對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推動顯而易見,商業健康險長期不振的狀況有望改變,健康險將成為具有高成長性的潛力險種。
健康險的困境
根據此前六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以“湛江模式”、“太倉模式”為代表的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方式得以從政策層面確定下來。商業健康險將會越來越廣泛地參與到我國衛生服務體系、醫療產業體系的建設中來。
但是,從目前來看,作為人身險的重要險種,在國內保險市場上,健康險長期處於規模較小、賠付率較高的狀態。加上管理費用等經營成本,健康險基本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
相關統計顯示,自2000年以來,我國健康險保費複合增長率為24%,略高於壽險23.5%的增速。然而,我國商業健康險總體規模仍然不大,約為700億元,保費收入在人身險保費總收入中所佔比例一直維持在7%左右,而在歐美發達地區,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佔總保費收入的比例均達20%左右。
另一方面,盈利能力不佳也從另一角度映射出健康險的困境。據不完全統計,在經營健康險的100多家保險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賠付率超過80%,其中40%左右的公司賠付率超過100%,個別公司甚至高達200%,加上代理費和管理費用等經營成本,基本處於虧損狀態。我國目前有四家專業健康險公司,2011年和2010年普遍虧損。
對此,申銀萬國分析師孫婷稱,虧損原因之一便是傳統健康險經營模式中保險人處於先天弱勢地位: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付費,被保人與提供者是利益共同體,而保險人不是,醫療服務的資訊不對稱性使提供者成為絕對的主導者。
而“湛江模式”的探索者中國人保健康總裁李玉泉認為,健康險每人平均保費較低也是原因之一。健康保險是以疾病發生率和醫療數據變化為基礎的,相對壽險和財產險而言,健康保險的每人平均保費較低,經營成本相對較高,個人保費一般是500到800元,群體業務每人平均保費是100元左右。
“此外,與財產險、壽險相比,健康保險的服務鏈條更長,涉及領域更寬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跳出了保險領域,涉及醫療、養生等行業。”李玉泉進一步分析,參與主體多、風險影響因素複雜,加之受國家醫療衛生政策和體制環境影響較大,資訊不對稱,由此產生的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突出,不合理賠付較高。
大病保險派發“紅包”
雖然上述問題的解決仍面臨很多障礙,但業內人士認為,商業健康險長期不振的狀況有望隨著“大病保險”政策的推出得到改善。
根據《指導意見》,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採取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的方式,由商業保險機構向醫療機構支付醫療費用。同時國家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在承辦好大病保險業務的基礎上,提供多樣化的健康保險產品。
中德安聯人壽首席執行官陳良認為,這一政策首先是對健康保障意識的一次大範圍普及。醫保在大病保險上選擇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本身就是對商業保險公司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和服務品質的重要肯定,有利於改善大眾對商業保險公司的信任感和認知度。
除了可以提高公眾保障意識,大病醫保對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推動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湘財證券分析師戚海鵬指出,《指導意見》的實施將推動保險公司發展健康險市場。
事實上,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保險公司參與醫保將有利於突破健康險發展瓶頸。安信證券日前發佈報告稱,我國商業健康保險未能發展起來的原因主要是沒有解決好收入端和支出端的問題,“一方面購買健康保險沒有稅收激勵,也不能享受更低的醫療價格;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無法有效控制醫療開支。”
安信證券認為,隨著健康險收入端和支出端兩方面問題的解決,保險公司既可獲得龐大客戶群的第一手資料,極大地提高客戶黏性,為銷售商業保險創造條件,又可在政府授權下監督醫院的醫療行為,逐步積累起對醫院的約束力。
除了完善產品設計和加快健康保險業務創新外,未來保險公司加快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措施,還包括通過探索保險公司興辦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等途徑延長健康保險產業鏈。在這樣的假設下,申銀萬國預測,中性假設下,到2050年商業醫療險參保率有望達到40%,件均保費500/人/年,至2050年保費規模將由現在的650億元提升至8000億元,複合增長率將達7%左右。(記者 李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