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面臨提速 漁業和海工裝備突出受益

時間:2012-10-22 09:3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10月16日,國務院發佈多份文件批復了天津、河北等8個省、市和自治區的海洋功能區劃。早在今年8月,沿海省份曾密集發佈海洋經濟發展規劃,2015年產值目標總額高達7.05萬億元。如今海洋功能區劃獲批,意味著海洋經濟的大規模開發將從地方推動上升至國家戰略。根據區劃內容,截至2020年,沿海地區將新增圍填海土地不超過21.06萬公頃,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擴大至近200萬公頃,A股市場的“海味”概念公司有望獲益。

  海洋經濟面臨提速

  國家海洋局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海洋經濟總值為45570億元,同比增幅為10.4%。進入2012年以來,沿海省份對於海洋經濟給予了更高的期待,10%左右的增速已經不能滿足它們的“胃口”。

  2012年8月,廣東、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紛紛發佈海洋經濟發展的規劃,掀起了一輪“海洋熱”。按照9個沿海省市的規劃測算,2015年海洋經濟產值總額將高達70472億元,是2011年產值總額的1.55倍。

  隨著國務院10月16日密集批復了8個省、市和自治區的海洋功能區劃,政策預期使得原本看似不切實際的沿海省份產值“設想”有望變成現實。通過對近些年來的政策進行梳理可以發現,此次國務院對於地方區劃的批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1年年初,《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相繼獲得國務院批復,成為了國家加快海洋經濟建設的試驗田。當時恰好處於我國大規模擴大內需的實施階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成為了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不明顯。

  進入2012年以來,由於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國外需求減退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制約了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加之房地產調控不斷加深,更減弱了地方經濟增長的動力。在這樣的環境下,海洋經濟成為了沿海省份眼中新的增長點,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支援政策陸續出臺。

  海洋經濟專家指出,國務院此次對於海洋功能區劃的批復,順應了國內海洋資源開發的趨勢,有助於推動海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沿海省份紛紛提出很大規模的發展規劃,有可能會導致海洋生態破壞和重復建設,因此需要在政策上加以限制和引導,尤其是土地擴張和海洋資源保護等方面。

  漁業和海工裝備突出受益

  在海洋功能區劃批復的第三條中,國家對於海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進行了限制,涉及到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海洋保護區面積、修復海岸線長度等。其中,圍填海規模和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設定非常具體的指標,是區劃批復嚴格控制的內容。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個獲批沿海省份圍填海面積將不超過21.06萬公頃,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不少於197.9萬公頃。其中,浙江省獲批的圍填海面積最多,達到了5.06萬公頃。而天津市僅獲批0.92萬公頃,西部地區唯一沿海省份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獲批1.61萬公頃。在海水養殖方面,作為傳統的漁業作業區,渤海灣和膠東半島成為了此次保護的重點,山東省和遼寧省被要求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均不得低於55萬公頃。

  市場人士表示,填海圈地造房子和旅遊景點開發是國內“短平快”利用海洋資源的做法,這不利於海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在保護中發展”成為了本次區劃批復的重要原則。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擴大至197.9萬公頃以上,意味著未來漁業類公司的經營將獲得政策支援,擴大漁業操作面積和養殖水產品種類將帶動業績的穩定提升。從事海珍品育苗、養殖和加工的獐子島,以及對蝦養殖和加工的國聯水產等公司將獲益明顯。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與海洋經濟聯繫較緊密的行業包括漁業、石油化工和海工裝備類上市公司。北方沿海省份多為重工業基地,產業升級轉型的需求強烈,將依託鋼鐵產業和石化產業的基礎,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此外,海洋資源開發的競爭加劇,有助於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的發展,涉及船舶製造、海洋油氣開採設備等公司。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