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醫保和基層中醫醫院發展等“紅利”推動
日前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藥產業規模明顯擴大。目前,我國中藥產業年規模已達4100億元以上,佔國內醫藥市場的3成,中藥出口已達23.32億美元,全國中藥生產企業已近1500家。記者了解得知,“紅利”有二:醫保推動和基層中醫醫院得到國家扶持建設。但目前中藥生產企業集中度不高,未來重組兼併將是行業趨勢。
中醫診療人次增加1億
記者了解得知,“紅利”主要來自兩大方面,醫保推動首當其衝。由於中醫藥價格相對低廉,國家通過提高基本醫保報銷比例,已將102種中成藥和符合標準的中藥飲片納入了基本藥物目錄,此舉也推動了中藥產業的發展。
另外,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披露,中央正大力投資扶持基層中醫醫院建設。新醫改實施以來,中央投資75.5億元支援了近500所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全國接受中醫診療人次從2008年的3億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4億人次。
“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中醫藥‘治未病’日益受到重視。”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張詩軍教授說,廣州幾乎所有的“西醫院”都會設有“中醫科”,而且隨著基層中醫藥隊伍的建設完成,基層醫療機構中藥用藥量將大增。
重組兼併是產業趨勢
“基本藥物目錄排斥了不少市場反應不錯的品牌藥,主要因為品牌藥價格沒有優勢。”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一位部門負責人表示,之前曾出現過低價藥中標後價格低於成本不得不“斷供”的現象,某些老字號品牌藥也因此消失。“但招標政策也在不斷改進,像廣東的基本藥物低價藥目錄就是在一定價格區間內招廠家不招價格,這是對品牌藥的一種保護。”他說,國內中藥企業較為分散,集中度不高,所以未來重組、兼併將是行業內的發展趨勢。
一位醫藥研究分析師表示,今年以來,中藥股總體表現不錯,被業內認為具有較強抗跌性,而且從政策、資金到宣傳導向,國家都在源源不斷地釋放利好資訊,相信中藥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有不錯表現,建議投資者長線持有。 (文、表/記者 涂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