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被稱為美國金融史上自“大蕭條”以來最嚴厲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21日正式生效。在經歷了幾輪討價還價之後,華爾街對於新法反應平靜。然而在表面平靜的背後,華爾街正在悄然改變。
作為監管改革的對象,華爾街面臨更高的監管標準、更嚴格的薪酬規定、甚至是被強行分拆清算的風險。一家經濟研究機構的分析師指出,在“沃爾克法則”(即把投資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分離,從根本上限制金融機構的規模和風險敞口,避免“大而不可倒”現象出現)之下,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的自營業務將受到很大限制,而危機前帶來豐厚回報的場外衍生品交易也將明顯萎縮;對衝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更是從無監管的“影子銀行系統”中被納入嚴格監管的大框架之下。嚴格監管會提高交易成本,這本身會導致交易的萎縮,從長期來講將對自營、場外交易等華爾街高利潤部門造成影響。
本月以來,高盛等公司公佈的財報顯示,其今年第二季度利潤明顯下滑,新法會不會導致這些企業的利潤進一步下滑,市場已經開始擔憂。
這場改革最大的受益者理論上是美國的投資者和消費者,類似于住房按揭和信用卡貸款中的詐欺行為將受到嚴厲懲罰。但也有華爾街的評論認為,新的監管改革對消費者而言未必儘是福音,因為信貸審查將更嚴,貸款可得性將更低,消費者將負擔更高的成本,面臨更少的選擇。
對於新法能否徹底改變華爾街,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它實際上是個折中的產物。美國奧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山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金融改革法案的初衷之一是解決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大而不可倒’的問題,而最初的方案有些聳人聽聞,有人提出把大公司拆小,但這又面臨著美國企業如何參與國際競爭的問題。因此,最終的法案肯定就是折中的產物,是個‘四不像’,因為特別激進的東西肯定不能通過,而修改的結果就是從最激進的狀態向市場靠攏。”
李山泉說:“這次監管改革法案的完成標誌著共和黨奉行的金融自由化的時期已經過去,民主黨推崇的大政府、嚴格監管的時代已到來。從歷史角度看,隨著兩黨執政的更疊,美國金融體系還將在自由市場和嚴格監管的兩種政策間左右搖擺。”
美國華德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阿倫·瓦爾代茲說,讓華爾街長舒一口氣的是,新法案並沒有像他們設想的最壞結果那樣完全禁止銀行進行衍生品交易,而是允許銀行保留利率掉期、外匯掉期以及金銀掉期等業務。這部分業務佔到商業銀行各類衍生品交易總量的九成以上,而且即便是那一小部分被要求剝離到附屬公司的風險更大的業務,大銀行依然可以從中得利。
美國一家中型投資銀行總裁本傑明·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儘管法案出臺後幾家大銀行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的商業模式和盈利狀況不會因此產生根本性變化。”
很多美國媒體也一針見血地指出金融改革法案中的一個先天缺陷,那就是它更多的是告訴監管部門“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應該怎樣做”。在法案通過後,監管部門需要成立新的部門,招募更多精英人才以執行新法。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而且存在變數。(牛海榮 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