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酩:不該被忽略的“第92”

時間:2010-08-30 10:47   來源:人民網-經濟頻道

  對“中國今年第二季度GDP 總量超過日本,躍升世界第二”消息的反應,明顯呈“外熱內冷”之勢。國際上多方予以密切關注,緣由雖然不盡相同,但某些人熱炒的用心確是很明瞭的,無非是想借著經濟總量排位的“進步”,把“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的調門再抬高一級,把對中國的壓力再加大一分。大概正是因為認清了這一點,國內媒體和廣大民眾,才沒跟著“熱烈歡慶”中國“創造了又一新的經濟奇跡”。這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是件好事,但從總量“世界第三”變為“世界第二”,對中國來說,並非實質性的變化,實在沒什麼值得慶賀的。因為“人口多、底子薄”的特殊國情,決定我們離世界經濟強國的目標還有相當長的路程,中國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展中國家。

  “人口多”,使我國每人平均GDP,仍然排在世界百位以外的“105位”,絕對值還不及剛剛降為“老三”日本的1/10!而每人平均GDP ,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強弱的最重要指標。“底子薄”、起步晚,則使我國的經濟品質,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大差距,整體而言,我國還處於國際經濟鏈條的中低端,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技術含量低等問題都是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解決的現實難題。加上資源與速度、經濟與社會等發展失衡因素,我國經濟前景存在著諸多重大的隱憂。單說人口壓力,中國就遠比包括日本在內的所有發達國家都大得多。若干年內,我們的人口總量還將保持一定的增長勢頭,而已在實力、科技等方面佔有明顯優勢的日本,卻仍將維持極低的增長率,因此,雖然在總量上超過了日本,但中日每人平均GDP 之差,可能會繼續保持,甚至進一步擴大。倘若中國在發展方式轉變方面沒有大的突破,與發達國家在GDP 品質方面的差距,也將難以縮小。

  其實,對“中國超過日本、躍升GDP 總量世界第二”的過分渲染,也並不符合國際潮流。早在1990年,聯合國就針對過分看重GDP的偏向,引進了一個新的理念--“超GDP發展觀”,使用人民壽命預期、教育、識字率及每人平均GDP 等多個指標,計算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Index,簡稱HDI),以衡量居民生活品質的高低。在去年的HDI表中,排在180 多個經濟實體首位的是挪威,日本排第9 ,美國第13,中國香港第24,而中國內地則排在第92。相對於“世界第二”來說,這個“第92”顯然更具有實質性意義。渲染“世界第二”,可以誘導人們忽略中國仍存在年收入不到1300元人民幣的4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與國際接軌”,中國則還有1.5億人達不到聯合國1天1美元收入的標準)、經濟品質偏低的嚴峻現實;而看重“第92”,就不會向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提出過分的責任要求。

  當然,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自己首先要保持頭腦清醒。淡看GDP 總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無疑反映了認識方面的進步。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已經風行多年的“GDP 主義”,在許多地方、領域和很多時候,還頑固地佔據著“主帥”的位置。超越GDP ,不光需要轉變發展觀念,更要倚重改革的深化、體制的更新。從這個角度說,2010年,倒是的確應該成為中國發展征程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起點。儘管“人類發展指數”設計得也並非完美,但相比單一的GDP 指標,它確是更加合理。中國的“第92”,不該被世界忽略,更不該被自己忽略。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