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家:產能過剩是轉型升級“攔路虎”

時間:2013-01-21 09:20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GDP數據顯示我國經濟走出低谷,人們樂觀地看待2013年的經濟。但是知名財經專家李克提出,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困擾著我們的經濟發展。

  李克: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2年中國經濟有關一些重要的數字,GDP增長達到了7.8%,這超過了年初的目標。CPI就是物價,全年是2.6%的這個水準。從這個具體數字上來看,中國經濟在技術層面上短期有一個觸底反彈的態勢,所以目前來講大家對2013年還有一個總體謹慎樂觀的態度。這方面的數字背後更加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需要思考的,就是是不是中國的經濟真正從體系上來說已經完成了經濟的軟著陸的過程?未來經濟三五年的發展會有比較好的發展態勢?

  十八大以後中央也提出來一些新的,比方說居民收入倍增計劃,一些經濟發展指標性、帶有體系性的新戰略也提出來。1月16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和WTO也發佈了一個新的貿易統計指標體系,中國如果按照傳統的叫貿易收支作戰方法的話,我們每年都有比較大的貿易順差。希望我們大家思考一下,我們現在作為世界工廠以及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之一,我們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按照現在新的附加值貿易統計辦法,它並不是看總的進出口規模的大小,而是看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一個國家到底在進出口貿易當中依靠他們自己的能力增加的附加值的部分有多少,不是說簡單的一個產品的最終價值的計算。

  按照新的辦法來統計,以中國對美的貿易作為一個例子,會出現大幅度順差的縮水。根據不同的年份,有的時候縮水到25%,多的時候縮水到40%以上。這樣一個統計辦法變化的話就可以看到,實際上我們對美出口這一塊,自己所真正享受到的收益部分佔的比重是非常小的,大概只有3%到5%左右。而且更加重要的一點,雖然我們在一些行業當中,從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以後,附加值的比例在上升,但是實際上上升的過程當中更多的表現並不是中國本土企業的發展,而是很多的外資企業把他們的供應鏈當中的一些配套的企業也逐步轉移到中國來。

  今天從政府到地方在談轉型升級,認為這是一個出路,但是這個轉型升級目前來講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簡單技術層面的一個通過去庫存化,或者去對抗經濟週期所簡單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的復蘇,或者是軟著陸的問題,它現在更大的困難對中國來講是我們在很多行業中產能過剩的問題。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的話,未來三五年當中讓大家樂觀的情緒會很受打擊。風電、造船還有一些硅鋼、水泥等行業已經都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其實在歐美發達國家它對產能的利用率每年都會有一些跟蹤性的指標,即使說我們在最近經濟不好的情況之下,我們看到像美國、日本它產能的利用值的水準還是能達到75%以上,甚至80%,而我們現在大量的行業當中產能的利用率只有50%-60%,甚至更低。面對這種情況,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未雨綢繆。我覺得在目前來講,需要非常有效的一些具體的政策和措施加以配套,比方說要改變目前以GDP增長速度為指標的地方官員的考核和提拔體系,以及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對於資源和增產項目強大的控制和影響力,而更多的應該發揮完善市場和市場機制的作用,進一步開放很多行業的市場準入,以及嚴格破產退出的制度。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不能夠加以落實或者說有相關政策的話,那即使大家有一個良好的經濟轉型升級,改變增長模式這種良好的願望或者戰略,但是到最後的結果可能還有問題。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