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穩增長的彈藥是充足的,但必須緊著用。否則,新的通脹又要來了。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天津出席第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和企業家座談會時,公開說:“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將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溫總理之所以信心滿滿,是因為“我們收支相抵,還有一萬億元的餘額。還有歷年節余的一千多億元的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我們將適時把這些作為預調微調的措施,以推動經濟穩定增長”。
換句話說,中國目前加大投資力度以應對經濟下行,是有“充足彈藥”的,是不會由此而增加新的通脹壓力,是不會留下眾多後遺症,是可以令人放心的。
上一輪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出臺了4萬億國家投資救市計劃,連同各部門各地方的配套投資,累積多發了幾十萬億元貨幣。龐大的投資規模雖然使中國經濟較快復蘇,但其積累的通脹壓力,經過幾年的經濟增長和宏觀調控依然存在,至於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的不合理,經過大規模的投資仍然沒有得到大的改善。
在應對本輪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中國經濟結構有所調整,內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有所上升。但是調整中國經濟結構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而適當的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對於扭轉經濟下行將能起到直接的作用。為了有利於繼續調整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為了將“副作用”降低到最低程度,加大投資力度必須做到:一是適度,二是資金能夠落實。不是財政赤字,更不是貨幣超發。
有國家財政收支結余1萬億做保證,穩增長是有充足彈藥,然而這些“彈藥”仍然需要有節制地使用,更不能超支,否則上一輪加大投資力度造成的種種後遺症還會捲土重來。
從支出看,近期國家發改委已經審批了上萬億項目。如果再批項目,再超支非但資金來源成問題,容易造成新的通脹。而且過度的投資對調整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非但沒有幫助,反而增添阻力。根據以往經驗來看,國家投資萬億項目,各部門和各地方總會配套跟進,目前萬億投資項目的總盤子恐怕是要突破的。
從收入看,去年全國財政收入是103740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是63795億元。這就多了1萬億元。但是今年7、8兩月財政收入增幅下降,今後幾個月恐怕也難改變這樣的狀況,新的結余恐怕也很難增添。而各地方財政收入因為土地出讓金收入的大幅減少,財政狀況普遍不容樂觀。地方配套投資資金來源恐怕難有現金保證。
國家投資如果突破萬億,那麼根據預算,教育、科技、文體、醫療衛生、社保就業、住房保障、農林水、節能環保、交運、資源勘探電力資訊、糧油儲備等方面支出,均不能減下來;能夠減且應該減的是政府的行政開支(包括三公消費),然而這卻是最難減下來的。
所以,我們現在穩增長的彈藥是充足的,但必須緊著用。否則,新的通脹又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