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需求是改革的最大動力,群眾的利益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提高公益服務水準、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是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社會事業也不斷跨越。從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到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網路;從建立門類齊全的科技服務體系,到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加快發展的各項公益事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更惠及億萬人民群眾。
事業單位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與民生緊密相連。長期以來,事業單位在提供公益服務、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體制機制上的問題,阻礙著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水準和效率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創新服務方式,加大供給總量,享有更多更好公益服務的要求日益迫切。
當前,我國已進入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000美元向1萬美元提升的階段,這既是由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重要階段,也是公共服務需求激增、各種矛盾凸顯、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身處這樣的發展階段,只有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才能促進公益事業更好更快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服務需求,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落在實處。
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是從人民群眾需求出發的重大改革舉措,目的在於促進公益事業大力發展,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公益服務,絕不是為了“甩包袱”、“卸擔子”而簡單地精簡機構和人員,也絕不是把事業單位搞小變弱。這一改革,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政府職能轉變,有利於公益事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事業單位服務功能充分發揮,也必將調動事業單位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最終是為了讓人民滿意。解決人民群眾不滿意的突出問題,是事業單位改革的著力點。針對覆蓋不廣的問題,要統籌兼顧、確保重點,優先發展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需求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公益服務;針對供給不足的問題,要增加公益服務品種,滿足不同社會群體不同程度的公益服務需求;針對佈局不合理的問題,要打破條塊分割和行政區劃的界限,科學設置事業單位,優化公益服務資源配置;針對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尤其要讓農村及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服務需求得到保障。從長遠看,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目標,就是逐步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準適度、佈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真正讓人民群眾受益。
一項改革的成敗,取決於人民的支援、群眾的參與。把群眾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訴求當作第一選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公益服務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將事業單位改革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