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濫用中美關係中的平衡因素

時間:2011-08-12 10:47   來源:人民日報

  美國國會一部分議員的情緒有點躁動。債務危機似乎還不足以讓這些人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美國經濟並不樂觀的前景,鼓動向臺灣出售武器倒是成了他們熱衷的營生。看上去,這些政客非但不擔心中美關係因此受到衝擊,似乎刻意要借售武來表明在對華關係上華盛頓不會軟弱。

  眼下,有一種觀點在美國頗為流行,即中美關係正處於一種平衡狀態,雙方誰都不願打破這種平衡,也不敢打破這種平衡。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最近對這種觀點做出自己的解讀:如果我對你的依賴程度超過你對我的依賴程度,那麼權力就在你手中。如果依賴程度相倣,那這種關係中就幾乎沒什麼權力可言。約瑟夫·奈認為中美關係中的平衡有點像“恐怖平衡”。某些美國人士進一步提出“金融恐怖平衡”的說辭。在他們看來,中國購買了大量美國國債,卻不敢用拋售來“打擊”美國,因為這會使中國承受債券“掉價”的鉅額損失。

  “恐怖平衡”有明顯的冷戰色彩。美國和蘇聯保持了核武均勢,任何一方先發起攻擊,最終都只能是兩敗俱傷,所以誰也不敢真的出手。需要明確指出的是,中美關係雖有平衡的一面,卻與冷戰時的“恐怖平衡”根本不同。中美關係尤其是經貿領域的合作經歷了一個不斷融和發展的過程,逐步形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格局。維持這種平衡的不僅僅是實力均勢,更需要合作解決問題的良好意願。如果華盛頓真的在意這種平衡,就應該珍視兩國關係來之不易的局面,同中國一道以建設性之舉推動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和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中國在處理中美關係時常說的一句話。中國人講這句話時,強調大局為重觀念、平等協商意識、合作共贏追求,體現的是開放包容的心態。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開始說這句話了。細細品味,好端端一句話似乎已經變了味。聯繫到華盛頓政客們的躁動,可以斷言,一些美國人講這句話時,內心深處更多的是我行我素的自負、其奈我何的傲慢、煞有介事的自慰。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兩相對照,品格高下、氣度大小,實在是天壤之別。

  如同自然法則一樣,國家關係中的平衡永遠是相對的。用得好,平衡因素是推進關係的堅實基礎;用不好,平衡因素有可能成為阻礙前進的絆腳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