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難民問題削弱默克爾政治權威

2016年01月13日 09:44: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德國接收了上百萬中東北非難民,難民問題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但對於整個難民融入計劃而言,接收階段的各項負擔還僅僅是一個開頭。

  最近,法國巴黎暴恐事件和科隆性侵事件的發生,讓中東難民群體在歐洲社會的形象遭遇重大危機。巴黎暴恐事件讓法國一度關閉國境,而德國國內害怕恐怖分子與難民一起涌入的人,也要求政府採取和法國一樣的措施。600余名犯罪嫌疑人集體涉案的科隆性侵事件,正成為壓垮這一政策的最後一根稻草。最新民調顯示,只有58%的民眾支援默克爾政府的難民政策,這一比例比半年前下降了17個百分點。恐怖暴力和刑事犯罪這一對孿生兄弟,正在一步步銷蝕著德國社會對政府的信心。

  事件發生後,默克爾及其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向德國議會提出法案,要求實施更為嚴格的難民監管法規,授權法官從嚴從快把“嚴重犯罪分子”驅逐出境。但問題是,即便法案獲得通過,也難以百分之百地確保安全。而且,德國社會並沒有承擔這一風險的道德責任,也沒有任何一位領導人願意長時間與公眾輿論背道而馳。說到底,抬高門檻、紮緊口袋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呼籲加強邊檢的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稱,“我們現在有一個安全問題”。

  性侵事件在德國社會激起了更強烈的排外情緒,極右翼組織打出了“默克爾下臺”、“不歡迎難民狼”等標語。對此,政府只能一面壓制抗議聲浪,叫停一些示威活動,一面為難民群體“正名”,把普通難民與事件中的犯罪分子區分開。司法部長表示,不應僅憑藉性侵事件來對難民是否守法下結論。默克爾也稱,把在德國犯罪的難民驅逐出境“不符合德國民眾的利益”。但以當前的情況看,很難對默克爾的“堅持”做出樂觀的預測。

  過去一年,德國接收了上百萬中東北非難民,難民問題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消費者的信心指數一路下滑。但對於整個難民融入計劃而言,接收階段的各項負擔還僅僅是一個開頭。其他國家大多早已看透了德國的前景,瑞典、丹麥等更是搶先一步加強了邊境管控,默克爾的同盟軍正在越來越少。

  默克爾政府“大方”接收難民的心理基礎,是“政治庇護權利不可侵犯”的人權原則。但說來說去,把對抽象原則的堅守轉化為對執政績效的累積才是硬道理。如今,雖然執政當局接收難民的態度依然總體積極,但現有進程中法律措施滯後、利益糾葛難清的弱點已經盡顯。而在境外,歐盟推動土耳其充當阻斷難民潮主力軍的努力進展緩慢,沙特伊朗這對冤家的斷交對抗風波卻在持續惡化,難民潮對歐洲的衝擊,短期內還看不到盡頭。大約四分之三的德國民眾認為,難民問題將是默克爾政府在2016年的頭等大事。最壞而且不太難出現的結果,恐怕是默克爾政府與其難民政策一道滑落。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