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一名敘利亞人道主義工作者的自述

2016年03月21日 15:0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危機爆發以前,我從沒聽說過有敘利亞人會餓著肚子睡覺。”

  幾乎記者認識的每個敘利亞人都發出過類似的感慨。而對於在敘利亞紅新月會工作的穆罕默德·薩阿迪(化名)而言,可能有著更深的感觸。

  在危機爆發之前,薩阿迪的工作主要是給孤兒安排活動。“當時最辛苦的活兒可能就是組織獻血了,”薩阿迪說,那時候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竟會成為戰爭中的人道主義工作者。

  敘利亞危機已經步入第六個年頭。在戰場上,圍困與封鎖已成為常態。饑餓、寒冷、絕望,吞噬著一座座圍城中的居民。

  “小鎮中沒有水電,籠罩在一片死寂之中。黑壓壓的人群像幽靈般悄無聲息地向我們湧來,當時的場景讓我脊背發涼……”薩阿迪回憶起在大馬士革南郊巴比拉鎮協助平民撤離時的場景,“有幾百人圍著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已經十分虛弱,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去年冬天,大馬士革西南郊穆阿達米亞鎮,空氣當中瀰漫著燃燒塑膠的味道,讓人難以呼吸。小鎮中的居民為了取暖,“燒了所有能燒的東西……”這導致哮喘在小鎮中十分普遍。

  這樣“令人心碎”的場景,薩阿迪見過太多。

  據薩阿迪介紹,他的工作主要是深入那些受圍困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與當地民眾交流,看看他們的健康和精神狀況如何,了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的見聞會形成報告,幫助敘紅新月會和聯合國等機構確定援助物資的種類和數量。為了得到更準確客觀的判斷,每個小鎮他都需要去考察3次,每次至少6個小時。

  據統計,過去一年,聯合國機構提出進入敘利亞難以抵達和被圍困地區的請求只有10%獲准,而在難以抵達地區生活的民眾有450萬人,還有近40萬人生活在15個被圍困地區。

  作為一個敘利亞人,薩阿迪目睹同胞經受苦難,對他來說無疑是心理上的折磨。更讓他心痛的是,還有人利用這場人道主義危機攫取私利。

  薩阿迪說,他們現在所能做的,只是將援助物資送入小鎮,但物資是否分發到每一名平民手中,卻難以監督。在一些地方,武裝分子將這些物資佔為己有,再以高價出售給平民;還有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著武裝分子與政府軍士兵“合作”的現象,他們將食物、藥品等物資“走私”到圍城之中,高價轉售給平民牟取暴利。在大馬士革西郊馬達亞鎮,一斤大米竟賣出了上百美元這樣匪夷所思的價格。

  在敘利亞,人道主義工作者經常會成為武裝分子襲擊的目標。薩阿迪的救援車隊不止一次遭到狙擊手的冷槍。有一次,一枚炮彈在他身邊爆炸,導致他的右耳現在只有從前20%的聽力。長期高強度的工作,也讓他患上了高血壓。

  飽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薩阿迪卻從未後悔。“世界上可能沒有比這更有挑戰的工作了吧!”他苦笑道,“這份工作教會了我感恩、堅忍和勇氣,更重要的是,希望我的祖國能夠早日恢復和平,讓更多的救援物資無阻礙地抵達真正需要它的人們手中,為此,再苦再累也值得。”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