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印度正在調整一項攸關國家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
據印度政府下屬智庫“印度改革全國學會”近期釋放的消息,印度將廢除現行的5年計劃制度,從2017年開始實施新的“十五年發展計劃”。按該智庫的說法,這一計劃模式意在從更長遠角度考慮國家發展藍圖,以保持印度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
具體言,印度的目標是追趕中國,成為10萬億美元經濟體。
“印度象”一直將“中國龍”作為追趕目標,莫迪時代尤甚。莫迪憑藉他在古吉拉特邦中國式改革開放實驗,將古吉拉特邦打造為“印度的廣東”,經濟增速在全印領先。憑此政績,莫迪高票當選印度總理。
印度人希望,莫迪能將古吉拉特邦的中國式經驗在全印複製,莫迪也希望成為”印度的鄧小平"。隨著全球經濟進入新平庸,中國步入新常態,印度有了接替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新增長引擎的抱負。而且,全球智庫、戰略學者和主流輿論也都對印度充滿信心,認為印度將超越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國家。
印度制定新的“十五年1發展計劃”,既符合印度追趕中國的一貫邏輯,也烙上了莫迪總理的個人執政理念,同時也符合全球市場對印度的期望。
“印度象”追趕“中國龍”的雄心,比任何時候都強。而且,在莫迪政府看來,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任期將滿兩年的莫迪總理,一直頂著明亮的光環。國內民眾希望他能帶領印度實現崛起;西方國家更希望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能用“德里模式”取代“北京模式”。
莫迪也一直給印度打氣,他去年提出的“印度夢”就是“20萬美元經濟體”。現在,15年計劃即將出臺,這也意味這莫迪的“印度夢”將步入實踐階段。
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印度要維持每年10%的經濟增長才能到2032年左右成為10萬億美元經濟體的目標,此後6-7年才能達到20萬億美元。簡言之,印度從2017年開始須經過20年的兩位數(10%)可持續增長,才能實現20萬億美元經濟體的“印度夢”。
中國曾經維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長率——1982年到2012年經濟增長率平均為10%。“中國龍”可以,“印度象”當然也行——這或許是印度人最簡單的類比。而且,他們也許會以田忌賽馬的邏輯指出印度的諸多優勢,譬如民主體制、軟體科技、英語優勢、穩定的中產階級,以及沒有大國圍堵的窘迫地緣政治環境。
的確,印度有自己的內生優勢和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以及印度面臨著全球經濟週期調整帶來的機遇期。人們相信,如果印度能夠抓住機遇,實現長時期的經濟增長是可期的。而且,作為新興市場的一員,印度也一直維持著相對較高的發展速度。
中國不憚于印度的高速增長,更不會製造“印度威脅論”和“印度崩潰論”。中國希望和同屬金磚成員國的印度攜手共創“亞洲的世紀”,龍象共用發展成果、合作共贏符合中印兩國利益。
但必須指出,“印度象”想要複製“中國龍”的發展經驗,也並不那麼容易。
一方面,在印度看來是優勢的民主政治,恰恰成了印度經濟發展的掣肘性劣勢。莫迪宏大的“十五年發展計劃”,不僅受到國大黨等反對黨的杯葛,而且還會遭遇議會政治的羈絆。除此之外,輿論場的批評和各邦政府的討價還價,也使得莫迪的“印度夢”被撕扯得七零八落。莫迪或是“印度夢”的絕佳設計師,但是要讓“印度象”實踐他的“十五年發展計劃”,將是步履蹣跚。相比中國政府,印度政府缺乏的是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和自上而下的執行力。
另一方面,面對國大黨的虎視眈眈,莫迪總理能否實現連任還是問題。不顧印度政治國情的長遠戰略計劃,怕是會為政黨輪替的政治遊戲所擊碎。
更重要的是,印度落後的基礎設施,蒙昧的種性制度和錯綜複雜的民族和宗教衝突,也決定了印度發展的路徑荊棘滿途...即便這一切障礙都被莫迪清除掉。一味追求速度的經濟增長而忽略經濟發展品質,也是不可持續的。先發展再調整,印度不僅難以學到中國發展的精髓和門道,反而會積累很多發展帶來的負效應。這也是中國給予印度的醒世名言。
有夢當然好,現實很逼仄。在中國經濟步入“6時代”的新常態時,印度經濟並未實現更高更快的增長。摩根大通認為,印度2016/17財年的經濟增速將是7.2%,低於2015/16財年的7.5%。按照這一速度,印度2032年的經濟總量預計只有66萬億美元左右,屆時會有6%左右的貧困人口。
全球經濟形勢依然不明朗。全球四大經濟體都有自己的關切。日本和歐洲還在嘗試著通過負利率政策來拯救經濟,美國則擔憂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而在貨幣政策上猶豫不決,中國則全力進行調結構的改革。在全球經濟的舞臺上,印度並非領銜主演,至多算是多些臺詞的配角。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