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謝長廷當選絕非民主制衡 選民不能上當

2008年01月25日 13:15:00  來源:
字號:    

  自從民進黨在“立委”選舉大敗之後,整個黨的氣勢有如泄了氣的皮球,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謝長廷想要競選“總統”成功,看好的人自然不多。“立委”選後的各種民調,都已透露出這種消息,謝長廷陣營心中之焦急可想而知。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指出,由最近一些親綠人士以及謝陣營的言論中,可以發現,他們顯然想以民主制衡的觀念來迷惑選民,並且用“不能讓國民黨整碗捧去”這種通俗的語言來做宣傳,甚至連李遠哲都擔心馬英九當選之後,會出現失衡的現象。對於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不能不予戳穿,同時也要指出,如果謝長廷當選,那將是“憲政”危機的開始,而不是民主制衡的機制。 

  不可諱言,在像美國這樣的總統制國家,總統與國會的確有制衡關係,因為總統代表的就是行政權。但在內閣制國家,行政與立法合一是其特色,而非行政與立法的制衡,因為立法部門的最大黨就是握有行政權的執政黨。由此可知,立法與行政部門的制衡與否,並不是判別民主政治的標準。沒有人會否認,英國與美國都是成熟的民主國家。 

  社評認為,在民主國家,最重要的制衡關鍵有三,一是公平的遊戲規則,二是媒體,三是人民。在公平的遊戲規則之下,各個政黨或候選人以其政見、政績、形象,爭取人民的支援,正所謂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如果遊戲規則不公平,對某個政黨或候選人有偏好,則是一種失衡的現象。過去幾年來,“中選會”一昧配合民進黨操作,使其獨立性與公正性俱喪,這才是真正的失衡現象,但未曾聽聞李遠哲先生有所置詞。 

  媒體,有學者稱之為第四權,它可以說是人民的耳目,讓政府或政黨的一言一行,都無法逃過人民的耳目。尼克森的水門事件,因《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而見光,可見媒體之力量。這幾年來,臺灣仍有不少媒體堅守第四權的角色,使民進黨的貪腐醜態無所遁形。但也看到民進黨當局不遺餘力地想要控制媒體,然則視而未見者,又何止李遠哲一人。 

  社評指出,民主的要件之一,就是定期選舉,這就是人民展現體制內制衡力量的時刻。過去有紅衫軍要陳水扁下臺,雖然有制衡作用,但無法產生讓陳水扁立即下臺的結果。透過選舉,人民可以讓做不好的人或政黨下臺,這是民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衡。國民黨過去下臺了,現在輪到了民進黨,未來如果國民黨再做不好,恐怕也難逃下臺的命運。一黨獨大,又有何懼,因為最後的生殺大權握在人民手中。 

  民進黨當初所追求的,也是“總統”與“國會(立法院)”最大黨同屬一黨,因為唯有如此,行政權才較完整,執政的責任也清楚。社評特別強調,如果是由謝長廷當選“總統”,那將是“憲政”危機的開始。在那種情形下,不是“總統”與“國會”制衡,而是“總統”與“行政院長”在行政權上也產生抗衡的現象,而這種抗衡在臺灣現行“憲法”架構下,根本沒有解決的機制。 

  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總統”為決定“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得設“國家”安全會議及所屬“國家安全局”,其組織以法律定之。但何謂“國家”安全,其範圍可廣可狹,即使是一般認知的“外交”、“國防”、與兩岸,都與其他“部會”的政策有關。例如兩岸事務,與財經政策更是密切關聯。換言之,如果謝長廷當選,行政權將被切割以致于滯礙難行,到時候,不只是空轉而已,而是政治上的僵局、“憲政”上的危機。該報日前社評已指出,謝長廷如果當選,豈會甘心做一位完全虛位的“總統”,他日前有關CEO“閣揆”的發言即為明證。 

  社評最後表示,臺灣民主已漸成熟,要擔心的不是失衡問題,而是行政權的完整性問題。李遠哲當然可以支援謝長廷,只是不要用似是而非的理由來欺騙選民罷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