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擅平衡弱“破壞” 未必是適任的改革者

2008年05月08日 10:04:00  來源:
字號:    

  蔡英文競選民進黨主席,一般認為勝券在握。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2006年12月,陳菊以1114票的勝差贏得高雄市長選舉,卻就此註定了民進黨被陳水扁挾持而致失去政權的命運;如今,蔡英文倘若當選民進黨主席,會不會又是一場延誤甚至扼殺民進黨改革的噩夢?

  這是一個充滿吊詭的情境。蔡英文被視為改革者,但為何又被視為可能是改革契機的扼殺者?在民進黨內同樣具有改革色彩的洪奇昌說:民進黨現在需要的是“創造性的破壞”。他說,這樣的破壞如果還不夠;他“不忍心投票給蔡英文”,那就不如讓蔡同榮及辜寬敏出任黨主席。

  社論認為,洪奇昌所說是深謀遠慮之言。他不懷疑蔡英文的改革信念,卻質疑她是否具有現今情勢亟需的破壞力。確實,改革就是大破大立;不能破,就無以立。洪奇昌應是認為:此時此際,如果是蔡同榮或辜寬敏出任黨主席,民進黨所需的“創造性的破壞”反而能夠貫徹,能夠深化;但是,倘若蔡英文出任黨主席,由於破壞力不夠,改革也將被延誤,甚至化為泡影。當然,此處所言“兩蔡一辜”的“破壞力”,不屬同一類型。

  陳菊贏得高雄市長選舉,雖使陳水扁重新站上民進黨旗手的地位,卻也使得民進黨內外的“創造性的破壞”繼續深化,一直深化至輸掉“立委”及“總統”大選;情勢演變至此,“破壞力”幾乎已到了只差再鏟去一鏟土,“創造力”也幾乎已到了只差再添加一捧土的地步;儼然民進黨已處在“進一步脫胎換骨/退一步折回原點”的境地。蔡英文出任黨主席,若不能在“破壞”上鏟去最後一鏟土,恐就不能在“改革”上添加最後一捧土;那麼,兩年多來民進黨慘重的“破壞”代價皆告枉然,“創造”的憧憬也將化為泡影。這個畫面,也許就是洪奇昌腦中的想像。

  社論指出,此時此際,對民進黨而言,蔡英文是一個最佳的平衡者,卻未必是適任的改革者。她的最大功能是平衡流派,使民進黨能維持一時的整合,免於分裂;但她的最大負功能卻可能是使兩年多來民進黨內“破壞/創造”的辯證角力突告中斷,轉為隱伏化及延伸化。也就是說,蔡英文也許可使民進黨內的“權力/路線”鬥爭一時降溫熄火;但她未必能成為領導民進黨更生再造的中興領袖。蔡英文的作用可能是:使民進黨的急症,變成了更加不可救藥的慢性病。

  批扁不是改革的全部,但改革不能不批扁。蔡英文不主張批扁,這非但不能重建民進黨的價值標準,且可能使陳水扁在卸任後再度挾持民進黨。再者,蔡英文在路線論述上迄今亦是語焉不詳:例如,她主張“重新思考對中國政權外交”及“與國際接軌的主權觀”(皆是古怪的新詞),但她承不承認“九二共識”?支不支援“一中各表”?又如,她主張“重新定義臺灣的本土論述”,則要不要廢除“臺獨黨綱”及“正常國家決議文”?是否回歸“臺灣前途決議文”?另如,蔡英文說,民進黨將照顧“中下階層及弱勢民眾”,這是否又將流於“無米樂/昆濱伯”之類的民粹操作?更如何在她所說“民進黨國際化”(全球化)的思維中,平衡臺灣的M型社會?蔡英文的語言,向來比較沒有焦點,這是平衡者的口吻,卻非改革者的語言。總之,在批扁及重建路線上若無“創造性的破壞”,蔡英文不可能成為一個改革者。

  社論表示,當初因陳菊的勝選,民進黨失去了一次貫徹“破壞/創造”辯證角力的改革契機;如今,會不會再因蔡英文的出任黨主席,又失去了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改革契機?倘係如此,誠如洪奇昌所言,從“創造性的破壞”之觀點來說,蔡英文出任黨主席,還不如由蔡同榮或辜寬敏出任。

  蔡英文必須自問:我將領導民進黨更生再造?或反而我將是延誤甚至扼殺民進黨改革的罪人?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