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商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在島內長達9天的年假中,最受朝野注意的無疑是消費券的使用。依據目前已知資訊,譬如民眾使用估計逾200億元,金融機構兌領逾150億元的績效來看,臺當局為刺激民間消費發放的消費券,期中考成績應是獲得高分,至少及格過關。
社論說,從最近兩周消費券帶動臺灣消費氣氛與創造實際銷售業績的成果來看,當局強力鼓吹、在野黨質疑、民眾普遍期待的消費券,原則上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實驗。我們願意從總體的觀光旅遊、臺北臺中新竹等地區的使用狀況,以及民眾假期最熱中消費的百貨公司個別成績來檢驗、評估消費券的使用效益。
首先,從觀光旅遊創造的產值來看,消費券的確成功扮演了刺激消費的角色。依照臺“交通部觀光局”公佈春節島內旅遊資料,大年初一到初七,全颱風景和遊樂區創下1,133萬旅次的紀錄,預估觀光產值高達225億元,其中,全臺23家觀光遊樂園區都推出消費券優惠方案,估計春節假期有85萬人次、近5億元營業額,民眾使用消費券平均比例約二成七。當然,長假高達九天及氣候宜人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當局發放消費券,各大觀光旅遊園區及經營者巧心設計的搭配方案,絕對功不可沒。
其次,從新竹臺中臺北等地消費統計來看,消費券的神奇功能也得到驗證。新竹市推出了使用消費券3600元可換一張摸彩券活動,依據摸彩券已被兌領127320張推算,兩周來新竹市的消費券使用額度高達4億5800萬元以上,成績豐碩。以豪宅為摸彩獎品噱頭引起全臺注意的臺中市,也創造了可觀消費券使用效益。依據發出12萬多張摸彩券估算,消費券在臺中至少已經創造商機5億。在臺北,產發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使用消費券登錄抽獎人數突破10萬筆,以平均登錄消費券使用金額新台幣1800元估計,消費券額度應已突破2億。
再從傳統消費熱點的百貨公司業績來看,消費券更成功帶動了瞎拼人潮及買氣,創造了可觀商機。依據業者統計,新光三越9天吸金26億元;佔太平洋SOGO百貨年營收三分之二的太平洋SOGO百貨臺北店創造13.5億元業績;遠東百貨搶下9億元,百貨三雄總計創造48.5億元營收。其他如大葉高島屋、紐約紐約購物中心、美麗華百樂園、遠企購物中心、臺茂購物中心等商場,春假期間業績也都較去年同期成長10%至15%,顯然消費券厥功甚偉。
從消費券上述業績來看,雖然能否如期達成創造0.64個百分點島內生產毛額很難遽下斷言,但消費券鼓舞民心、增強消費能力、創造消費氛圍,終而刺激消費的效用與貢獻,的確不容低估。大多數民眾期待發放第二次消費券,“行政院長”劉兆玄也說不排除再發放,其來有自。
社論最後說,當然,是否再發放,當局應會從經濟現況、所可能發揮的邊際效益以及財政負擔等層面考慮,但我們認為,如果當局有再發放消費券的構想,以下幾端應納入考慮,以擴大消費券效益,協助振興景氣。第一,應將消費券改為折價券。在消費券研議階段,其實已有應該發放折價券主張,以擴大消費金額,但當局可能考慮中低收入戶的能力而未接受。如再發放,我們認為應該改為發放折價券,才能擴大乘數效果。其次,我們認為面額應更有彈性。如果是採取折價券模式,最低消費額度不妨改為100元計算,比較能夠發揮普及使用、刺激消費的效用。再者,使用期限應該予以縮短。消費券有效期限長達8個月,實在太長,難免降低刺激消費效果,再次發放,即沒有必要過度考慮中低收入戶財力,不妨大幅縮短使用期限,以期集中發揮擴大內需效用。最後,印製應求簡化,譬如採取大全張方式以方便計數,避免不必要錯誤。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