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臺灣連線共同主席之一羅巴拉克決定辭主席,臺灣“獨派”媒體《自由時報》以顯著篇幅報道,指羅巴拉克表示“當臺灣人民決定和獨裁政權的中國合作而非對抗,他對臺灣連線的參與和支援就不重要了”,並稱“他一向主張對中國這樣的政權,要採取對抗的方式”。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文章對此指出,羅氏的言論令我們十分驚訝。臺灣確實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友誼,但如果對臺灣的支援是基於和中國大陸對抗的立場,等於是要把臺灣作為“反共前哨”,這是數十年冷戰時期的思維,而那個時代早已過去了。
美國學者沙特最近也表示,雖然美國政府肯定臺灣改善和大陸的關係,但美國是否真的願意接受臺海這樣的新局勢?美國是否要讓出在臺海的影響力。按其觀點,臺灣繼續維持陳水扁時期那種衝撞臺海紅線的作風,美國才不會失去在臺海的影響力。這種觀點和前引羅巴拉克說的,可謂如出一轍。
然而,美國自己就和中國大陸採取對抗路線嗎?文章說,我們認為並不是。自從冷戰結束後,美國內部對於和大陸的關係究竟是採取多一點圍堵,還是多一點和解,也多所爭論,至今,起碼是採取所謂“圍和”的平衡策略。既然如此,怎麼還會有美方人士要用臺灣來牽制大陸,或聳恿臺灣和大陸對抗呢?美國自己和大陸的戰略對話都機制化了,臺灣開始修補陳水扁所製造的兩問題,不過才十個月,實在沒有理由被一些美方人士大作文章,畢竟臺美雙方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
文章說,我們理解部分美方人士為了美國自身利益擔心兩岸統一,但馬英九對選民的承諾是“不統、不獨、不武”。正因如此,美國政府才表示肯定,因為“不獨”就免除了臺海軍事衝突的因素。而最近大陸“兩會”所傳達的強烈訊息,則是以兩岸和平發展取代了和平統一,如此一來,馬英九的“三不”與大陸的和平發展便產生交集,也符合美方利益,這是美國、大陸、臺灣三贏的局面。因此,臺灣方面應堅定信心,何況這是臺灣選民的負托,而不必被少數意見所影響。否則,如果走回陳水扁路線,固然羅巴拉克和沙特就不會有意見,但臺灣卻須處於隨時與大陸衝突的危機中,不只臺灣人民福祉受到影響,這也是美國官方所不樂見的。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