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13日社論指出,民進黨有一個特質,習慣性地相信自己的主張代表多數民意,甚至無限上綱地認為只有民進黨的主張才有利於臺灣,凡與民進黨主張不合者就是不愛臺灣,就是政治不正確,並製造出一種集體氛圍,逼到不同主張者逐漸噤聲,早年傅正、林正傑等人憤然離開民進黨,晚近許信良、施明德等先後脫出民進黨,結果讓曾經大鳴大放的民進黨成了江湖一頁傳奇,民進黨的政策主張越來越讓中間選民恐懼。
社論說,民進黨在野時,這種極端的政黨性格還不明顯,國民黨在政治開放過程中的容忍與妥協,某種程度助長了民進黨偏執的自信,直到民進黨執政8年,掌握大權的民進黨強勢獨斷地推行他們自以為利於臺灣的政策,從核四停建到鎖臺,民進黨從沒體會臺灣民眾給了他們8年是多麼重要的歷史契機,歷史機遇就此而逝。“國統會”與“國統綱領”束之高閣;曾經想在兩岸發展上奉獻一己之力的前“中研院長”李遠哲硬是在跨黨派兩岸小組上鎩羽,一事無成;“國發會”開了等於沒開,陳水扁第二任“總統”任內再召開經續會,情況與“國發會”幾無二致,凡與兩岸交流相關的政策建議一律“列檔存查”。
8年多過去了,民進黨失去政權,卻還端著自以為政治絕對正確的架子召開“民間國是會議”,贏回政權一年多的國民黨當局沒敢怠慢,依舊派出政務官與會,會中炮聲隆隆,說實在的,議題一點都不新,不論是民進黨政府拒絕的“CEPA”、國民黨當局初議的“CECA”、或者最近又改名的“ECFA”,都是類似FTA的自由貿易架構,差別在適用於兩岸之間,名稱與內涵都成了敏感話題,即使再敏感,都是民進黨執政時就在討論、甚至辯論的,民進黨8年不肯簽,現在還不讓執政當局簽,問題是:一個在“國會”席次不到四分之一的政黨,到底要佔有多大的政策發言權?到底還要阻滯臺灣發展到何年何月才肯罷休?
民進黨執政8年,兩岸政策真封閉嗎?當局越是積極管理,企業界越是有效交流,該做的準備沒一項停頓,與扁當局交好的企業主一方面錢進大陸,一方面錢進官邸取得保命符。曾經擔任過陳水扁當局“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可能不理解這個政治現實。蔡英文堅持兩岸簽署ECFA必須秉持四個程式原則:產業參與、社會辯論、“國會”監督、人民“公投”,她忘了,民進黨執政8年,產業與國民黨智庫學者都參與了兩次大型經濟會議,也提出相關建議,民進黨當局完全不理,臺灣民眾是在忍無可忍之中,一年前用選票直接向民進黨的偏激路線說“不!”,蔡英文還要社會辯論什麼?
社論指出,民進黨是一個失去反省能力的黨,甚至連內部討論都已經沒有空間的政黨。2008年“總統大選”前才重回民進黨的前主席許信良,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直截了當地說,“ECFA根本沒有反對不反對的問題,而是一定要簽!”他擔心的,不是兩岸政策跑得太快,相反的,他認為兩岸政策跑得太慢了。許信良的聲音,從他十年前告別民進黨開始,就不可能被民進黨接受,即使為了“總統大選”,民進黨容許他回歸,卻聽不進他一言一語,蔡英文可以不理會他的“大聯合政府”主張,卻不能不用心想想許信良這句話,“一個沒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的黨,不能執政;民進黨不能務實面對兩岸問題,就沒有重返執政的機會!”
執政8年的權力滋味,讓民進黨忘記自己怎麼贏的;陳水扁家弊案大到讓民進黨想不起自己怎麼輸。社論最後說,我們再提醒一次:8年多前民進黨靠的是清廉形象與“中間路線”贏得政權;8年多後,民進黨清廉與中道俱失,猶有甚者,民進黨與陳水扁更以偏激路線遮掩貪污,兩岸政策成為陳水扁與民進黨的民粹祭旗,臺灣的進步與發展因為民進黨錯誤的執政路線硬是耽誤8年,臺灣不會容許再讓民進黨耽誤下去,民進黨還要不要重返執政?民進黨可得自己想清楚。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