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華日報》27日發表社論說,回首今年來的兩岸關係,兩岸經貿重大進展之一,是6月底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但此一攸關臺灣經貿發展的重大法案,仍然躺在“立法院”待審,令人不免感到憂心。
社論指出,馬英九就任以來,兩岸簽署了十九項協議,開啟交流新紀元,兩岸關係也逐漸進入“深水區”。兩岸積極推動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已獲島內民意支援,雙方並已展開協商,顯示“深水區”固然難行,但這一年來仍有進展。
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則屬經貿上的突破。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推估,兩岸服貿協議生效之後,臺灣對中國大陸服務業出口,將可增加120億台幣,成長率達37%;服務業總產值亦可增加近120億台幣,就業機會增加近12000人。“中經院”評估報告還指出,兩岸服貿協議對臺灣總體經濟、服務貿易、服務產業及就業均有正面效益。
服務貿易對臺灣整體經貿的重要性,印證兩岸服貿協議的必要性。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2005年臺灣服務貿易總額為583億美元,2012年已提高到919億美元;全球服務輸出總金額則高達4點3兆美元。
另據經濟部資料顯示,去年臺灣服務貿易出口額,僅佔總出口比重的12.97%,佔全球服務業輸出比重更只有1.1%。WTO以及經濟部的資料都顯示,臺灣在服務貿易方面還有很大的“藍海”可以開拓。
在野黨在“立法院”阻擋服貿協議,使其經濟效益無法顯現,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非僅一端。兩岸簽署ECFA之後,後續仍須進行堆積木的協商,率先簽署的服貿協議遲遲未能過關,勢必影響後續談判,貨品貿易協議、投資協議、爭端解決機制等協議的談判進程恐更將遲滯,距離兩岸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更為遙遠。
再將格局擴大為臺灣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世界各國對與臺灣簽署FTA已排除政治上的心理障礙,今年臺灣終能接連和紐西蘭、新加坡簽署FTA。但服貿協議未能儘速實施的負面影響,恐將讓臺灣付出更大的代價。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卡在“立法院”,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提出警告:如今很多國家都把兩岸服貿協議做為今後與臺灣進行類似談判的指標,若他們發現談判後的協議會被修改,必然影響對與臺灣談判的信心,這對臺灣爭取簽訂經濟合作協定是非常不利的。
本報社論多次評述FTA對臺灣的重要性,臺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所提出的振興臺灣經濟對策,也包括與簽署FTA,在野黨在“立法院”卡住服貿協議,不啻讓臺灣自縛手腳。在全球簽署FTA浪潮下,臺灣沒有作繭自縛的條件,在野黨應放棄“逢中必反”心態,切勿墮落為臺灣經濟成長的絆腳石。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