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被放大的“恐中情結”

2014年04月29日 10: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3月民眾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行動後,針對此一協議的正反兩方聲音,持續對立,一方面是臺當局積極倡導,另方面是反對者也四處鼓吹。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對此發表評論說,反對的聲音有日益偏激的現象,例如宣稱“寧可(臺灣)邊緣化,不要中國化”;指控臺當局推動服貿協議、兩岸貨物貿易協議、自由貿易示範區,是“一中市場三部曲”。按照此種論調,就是為了抵制發展兩岸經貿關係、阻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寧願選擇臺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被排除在外,這實在令人驚駭。

  本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海南博鰲會議上宣佈,大陸將於明年完成和東南亞各國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談判和簽署。眾所週知,臺灣對大陸和東南亞南的貿易,佔了臺灣對外貿易的絕大部分,如果臺灣無法和大陸或東南亞各國分別達成經貿合作協議,甚至長期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必將失去經濟動能,後果不堪設想,輕易的一句所謂不要“中國化”的政治語言,是會害死臺灣的。

  曾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不小的蕭萬長,在面見李克強時指出,臺灣關心的三大議題是:兩岸產業正從互補走向競爭,使得雙方可能變成對手;兩岸的貿易關係未能突破,將阻礙臺灣進入大陸市場;臺灣急需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而這三大議題,都與兩岸關係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反對兩岸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及反對深化兩岸關係者所用來高聲嚇人的“中國因素”,其實是可以讓臺灣運用的因素,反之,若一味加以敵視,或嚇人嚇己,只會使得臺灣窒息。一些人的“恐中情結”,如果無限漫延,代價將是全民承擔慘痛後果。

  兩岸產業必須透過制度性協調來避免相互抵銷,並且攜手共同走進全球市場;臺灣需要達成兩岸相關協議,才不致于在世界各國搶進大陸市場之際落於人後;臺灣也需要獲得大陸協助而投入區域經濟整合。而發展兩岸關係是解決這三大議題的門票,把“中國因素”妖魔化,是阻止臺灣求生的門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