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晚報》22日發表社論說,民進黨全代會登場,黨主席蔡英文對“凍獨”議案施出了“拖”字訣,輿論以“凍凍獨”稱之。負負得正,但“凍凍”得出的是什麼?也未必是“加熱臺獨”之意。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路線,現在似處於“擱置爭議”狀態;但爭議擱置,不表示爭議不存在。蔡英文的處理手法,暴露出她帶領民進黨“不知下一步走向何方”的問題。
民進黨,尤其是蔡英文本人,志在2016,毋庸多言。但自2012敗選以來,蔡英文對於如何攻佔2016,與其說心中有清楚的路線圖,不如說一直和國民黨處於“跳探戈”的進退試探過程。蔡英文敗選聲明中的“最後一哩路”之說,好像已深知敗選關鍵所在,曾經一度民進黨對“和中國大陸互動”似已定調。但隨著國民黨民意支援度的變化,隨著太陽花學運推生出的新情勢,蔡英文“伺機而動”的一面,戰勝了“心有定見”的那一面。也所以,儘管黨內有人提“凍獨”之議,蔡英文卻以“凍凍獨”取代了自己的直接表態。
從這個角度看,蔡英文身處民進黨權力核心,顯露出“政客”(politician)的作風,和她本人原有的“頑固、不從俗”的學者形象,已有所不同。
這是否“學者下海”、“進了廚房”之必然?公平地說,也許不該獨責蔡英文。有人曾說,蔡英文和馬英九很像,都是堅持己見、維護清譽、不沾鍋,甚至有點自戀的學者類型。但馬英九掌攬大權以來,在證所稅、老農津貼、黨務改革、年金改革等重大政策上,從初出手之義正辭嚴、信誓旦旦,卻都繼之以急轉彎、或一遇阻力即退縮的結局;不但“正義”的宣示半途而廢,甚至縱容了既得利益者壓力和社會民粹風氣的變本加厲。
這是“人在江湖”的不得不然嗎?是否臺灣政壇的污濁氣息,讓任何曾經胸懷大志者,都快速地沉淪于權力漩渦?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