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臺當局捨近求遠得不償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網路)
最近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起死回生,改名為CP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及進展協定),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多次強調要爭取加入CPTPP。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其實,近水樓臺先得月,臺當局與其削尖腦袋加入CPTPP,倒不如好好利用廣闊的大陸市場。但民進黨當局為了一黨之意識形態而刻意忽視近在咫尺的大陸,捨近求遠,真可謂得不償失。
評論摘編如下:
最近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起死回生,改名為CP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及進展協定),讓臺當局燃起一線希望。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多次強調要爭取加入CPTPP,但島內輿論指出,蔡當局若無法改善兩岸關係,臺灣想要融入區域經濟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臺當局經濟官員昨天也說,臺灣要加入CPTPP,政治面難度比較高。可見,臺當局對於加入CPTPP最大的困難心中了了。但從目前來看,蔡當局絲毫沒有承認“九二共識”、改善兩岸關係的跡象,臺灣想融入區域經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臺灣不是主權國家,而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倘若要與其他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兩岸關係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國民黨馬英九當局執政時,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因而大幅改善。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臺灣得以分別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但民進黨當局去年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單方面破壞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雙方無法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就臺灣涉外事務進行協商。島內有人說,自美國退出TPP後,現在的CPTPP由日本“話事”,只要臺灣“搞掂(搞定)”日本,則萬事大吉。這種想法未免天真。雖然自民進黨去年上臺以來,臺日關係較為密切,但日本最想要的“解禁核災食品”,臺當局至今無能為力。就算蔡當局最後不顧臺灣社會強烈反對,執意解禁核災食品,讓日本如願以償,但加入CPTPP須獲得11個成員國的同意。有臺媒指出,這些成員國當中有不少與中國大陸關係良好,當面對涉臺問題時,多會顧慮中國大陸方面的態度。
兩岸關係固然是影響臺灣加入CPTPP最大的因素,但臺灣業界是否已做加入CPTPP的準備,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CPTPP對各個經濟體市場開放的要求相當高。據說,原本TPP文本內容長達30多個章節、1000多頁,從農業、汽車產品免稅降稅,到知識財產權、專利期限、勞工權益與網上自由等項目均列其中。如今即使改名,但對臺灣產業衝擊較大的農產品關稅消除、投資與服務市場大幅開放、“法規”制定等的門檻並沒有降低。目前島內仍有20項農產品實施關稅配額或特別防衛措施,加入CPTPP後,必須取消關稅及保護措施,其他經濟體的農產品必然大量入島,衝擊臺灣稻米、紅豆、大蒜等。此外,“法規”鬆綁部分,包括智慧財產權、食品安全檢驗等的“修法”工程龐大、耗費時日,對臺當局也是一個重大挑戰。
其實,近水樓臺先得月,臺當局與其削尖腦袋加入CPTPP,倒不如好好利用廣闊的大陸市場。但民進黨當局為了一黨之意識形態而刻意忽視近在咫尺的大陸,捨近求遠,真可謂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