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雙方一致期盼年底前敲訂中韓自由貿易協定。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灣原本早于韓國掌握進入祖國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優惠券”,卻因島內政治惡鬥等原因導致兩岸服貿協議迄今未能生效。俗語說“蘇州過後無艇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經濟復蘇緩慢的臺灣倘再蹉跎歲月,與韓國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評論摘編如下: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從商者若不能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就會被競爭對手擊敗。臺灣原本早于“宿敵”韓國掌握進入祖國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優惠券”,但卻因島內政治惡鬥等原因而導致早于一年前就簽署的兩岸服貿協議迄今未能生效,如今韓國大有反超前的勢頭。
最近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雙方一致期盼年底前敲訂中韓自由貿易協定。這讓臺當局頗為緊張。臺灣主要競爭對手國是韓國,臺灣業界關切的面板、石化、工具機、汽車等,也是韓國想要向大陸爭取降稅項目。雖說兩岸目前也正就貨物貿易進行協商,但就算今年內能完成相關工作,但兩岸服貿協議在島內仍未通過,遑論貨貿協議了。倘若兩岸服協和貨協生效日期與中韓自貿協定生效日期相差無幾,則臺灣業界便失去原本領先的優惠待遇。正如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日前北京接見臺灣商業總會訪問團時指出,服貿對臺灣是頭等大事,但大陸不會苦等臺灣,臺灣的機會一旦消失就不會再回來。
臺灣與韓國的產業相似度非常高,出口商品約有8成以上具重疊性,因此,多年來臺企和韓企可謂水火不容。臺灣業界不滿韓國對手瓜分他們在大陸的市場份額,當初臺灣急於與大陸進行服貿協議、貨貿協議等ECFA後續協商,就是因為祖國大陸、日本與韓國宣佈啟動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而東盟十國與祖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紐西蘭也將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臺灣擔心韓國捷足先登,搶佔大陸市場。去年6月臺灣早于韓國與大陸簽署服貿協議,率先拿到進入大陸市場的“優惠入門券”,讓不少日、韓企業垂涎三尺,與臺灣坊間非理性的社會氣氛形成了鮮明對比。只可惜臺灣一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竟視兩岸服貿協議為“洪水猛獸”,千方百計阻撓服貿協議生效,殊不知,周邊經濟體“心中竊喜”,巴不得臺灣繼續內耗下去,好讓他們搶灘佈局。
臺灣服務業佔島內GDP約7成,發展成熟,競爭力強,而大陸市場大、資金充裕,兩岸企業在服務業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間。目前大陸的服務業進出口已列世界第3位,但逆差巨大;臺灣的服務業雖然實力強,但開放度不夠,導致進出口排名只列世界第26位,甚至不及澳門,這與臺灣的現實情況極不匹配。
若兩岸在服務業方面優勢互補,臺灣企業不僅能在大陸13億人口的市場有更大發展,未來還可以拓展到全球70億人口的更大市場。臺灣社會的眼界還要放寬、放遠。
“蘇州過後無艇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經濟復蘇緩慢的臺灣倘再蹉跎歲月,與韓國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