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服貿的反服貿。(圖片來源:臺媒)
7月28日,臺“立法院”再度召開為期兩周的第二次臨時會,兩岸服貿協議並未排入議程,通過之期誰也不敢預測。
一方面是服貿受阻,一方面卻是FTA(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有望年底前完成談判。由於臺灣與韓國出口相似度高、經濟競爭性很強,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公開表示“憂心忡忡”,島內媒體更是言稱,一旦FTA簽訂,服貿協議又一拖再拖,臺灣經濟將遭受到“原子彈”般的衝擊。
日前,據臺“中央社”報道,臺灣去年GDP成長率、每人平均GDP水準乃至失業率表現,在亞洲“四小龍”再次敬陪末座。臺灣經濟曾經成績亮麗,是誰綁架了臺灣經濟,讓臺灣陷入“悶”氣壓?臺灣經濟又該何去何從,避免陷入邊緣化和孤立化的窘境?引發島內諸多討論。
服貿不過,傷害的是臺灣
服貿協議遲遲不能上路。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只有開放,參與經濟整合,臺灣經濟才能找到新的出路。而無論ECFA還是服貿協議,最核心的是市場相互開放、經濟自由化。如果阻擾服貿協議的通過,最終傷害的不是大陸經濟,而是臺灣經濟。
無窮的政治纏鬥,服貿被絆住了腳步。民進黨把服貿扭曲成“洪水猛獸”,讓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和學生成為“為反對而反對”的支援者。臺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臺灣現在對於服貿、區域經濟合作這些經濟議題,已經轉成政治性議題,由少數人卡住多數人。
民進黨杯葛服貿,臺灣經濟傷不起。臺“經濟部”官員就曾坦言,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臺灣的外商投資就已經開始下降。廠商投資會考慮環境的可預測性,大型投資案更會考慮風險問題及易受政經情勢影響。服貿被卡傷害的是外商投資的信心,更是臺灣經濟持續的動力。
如果FTA年底前完成簽署,對臺灣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島內學界、工商界等多名人士急呼FTA對臺灣經濟衝擊是“比9·21大地震還嚴重的大災難”,希望政黨惡鬥快快結束,恢復理性對話。
臺灣經濟的生死大事
這不是危言聳聽。兩岸經貿合作談得早,在野黨的迴圈杯葛卻讓經濟原地打轉、錯失先機。馬英九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甚至表示這是臺灣經濟的生死大事。
28日,臺《經濟日報》給出的數據顯示,臺灣以貿易立本,進出口貿易額高達本地生產總值的1.3倍,出口接近生產總值七成。而大陸早已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而在大陸市場中,韓國產品是臺灣產品最大競爭者。
島內學者分析指出,臺韓在製造出口項目上,重疊度平均高達63%,不論價格、品質、市場切入點都差不多。中國大陸目前的平均關稅約9.7%,面板關稅高達10.12%。臺北市商業總會表示,一旦FTA明年開始生效,服貿協議仍沒過關,臺灣同類出口產品比韓國貨貴一成,競爭力盡失,臺灣經濟走不出去。
臺“經濟部”進一步評估,FTA生效後,臺灣工業產品有24.7%、總產值約386億美元,將受到韓國產品的嚴重威脅,包括鋼鐵、工具機、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所有臺灣出口到大陸的工業產品中,有2%到5.4%的項目,總產值介於31億到84億美元,可能直接被韓國產品所取代。臺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直言,服貿協議無法搶在FTA前完成,對臺灣經濟將是一場大災難。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