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星島日報》6日社論指出:繼上月國內外訪港旅客皆減之後,這個清明節內地訪港旅行團就算大減價,客量都比去年跌了3成4。香港一些激進人士的反水貨客行動沒有令水貨客卻步,反而大削消費能力較高的海內外旅客訪港意欲。香港旅遊和相關行業,正面對非典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有內地業界歸納三個主因導致內地客減少:一是去年“佔中”事件後,再有連串反水貨活動,香港人不歡迎內地客的印象已成,令內地客卻步;二是香港面臨週邊激烈競爭;三是內地客購物不一定要到香港。這個看法是否全面,尚容繼續探討,但是,如今境況“非一日之寒”,卻是毫無疑問的。
不少水貨客來自基層社會,為了賺錢,就算被人辱罵,比起走水貨可以賺得的利益,代價微不足道。何況很多水貨客根本是香港人。反而是真正訪港消費的內地人,不喜歡訪港花錢買氣受。
今年3月訪港內地團比去年同期跌了3成多,這幾天清明節長假跌幅都沒有改善。業內人士形容反水貨客運動的影響比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更甚,疫症期間內地客是想來卻不敢來,現在則是根本不想來。
香港入境事務處的統計顯示,上月內地訪港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下跌了約1成,但是經香港轉機到其他地方的內地客,則激增了3成1。數字反映內地人旅遊意欲不減,只是減少了來香港。
不止內地人,就算外國人都減少了訪港,上月數字比去年同期跌了4.7%。在香港遊客區反內地旅客的行動被放上網,全世界都看得到,區區百多人的粗魯行為被無限放大,外國人雖然不是攻擊對象,對香港的印象一樣大打折扣。香港政制爭議可能產生的社會動蕩憂慮又未消除。
不來香港,又不是沒有其他地方選擇,尤其是港元跟隨美元升值,歐亞多國貨幣紛紛貶值,當地人覺得訪港消費比以前貴,又覺得去其他地方比以前便宜,紛紛轉換目的地。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