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石方正:個人遊助推海峽旅遊發展 提升福建樞紐功能

2011年07月07日 10: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福建推動“海峽旅遊”卓有成效,並成為兩岸旅遊往來的樞紐口岸,是與福建獨特的對臺“五緣”優勢分不開的。但更為關鍵的是得益於以下兩方面:其一是海空並進的立體交通優勢。目前福建是海峽兩岸往來交通方式最多元、航線最靈活、航班最密集的省份;擁有諸如“小三通”海空聯運、福州和廈門空中直航、廈門對基隆港、臺中港客滾輪等多樣化方式,開闢海空客運航線12條,每週航班多達377個,其中海上322個、空中55個。其二是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基於閩臺獨特的“五緣”關係,福建一直是大陸對臺政策傾斜的地區。近年來,中央政府相繼出臺和批復支援海西發展的《意見》和《規劃》(《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家“十二五”規劃發展綱要專章論述海西,以及國家相關部委大力投資海西建設等,為海西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氛圍,從而有效地改善了海峽旅遊發展的大環境。而在對臺旅遊方面福建也獲得了多項“先行先試”政策支援,如2004年、2005年、2007年福建省先後獲准啟動省內居民赴金馬澎旅遊;2008年,福建作為首批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省份之一,福州、廈門成為兩岸直航的航點;2009年,允許省外大陸居民通過“小三通”赴臺旅遊等,這些優惠政策的落實,一方面推動了福建居民赴臺旅遊,使福建成為海峽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和客源地;另一方面也為福建成為大陸赴臺旅遊樞紐口岸提供了政策空間。

  要提升和強化福建的樞紐口岸功能,“通道”建設至為關鍵,包括交通通道(如“小三通”通道等),也包括政策、資訊、產業聯盟、合作平臺等溝通兩岸的軟體通道,前者屬於硬體通道範疇,後者則屬於軟體通道的部分。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對於兩岸社會經濟文化諸領域的交流合作而言,資訊對稱性、政策開放、制度對接往往是關鍵環節。福建在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方面的“先行先試”政策,將釋出巨大市場商機,除強化福建特別是廈門作為海峽旅遊樞紐口岸的功能,併為“小三通”黃金旅遊通道帶來繁榮發展新契機外,上述政策還將引發更多的關聯市場商機。目前已有動向如澳門旅遊業界已看到廈門作為大陸游客個人遊首發城市對於促進兩岸四地“一程多站”旅遊發展的影響力,而積極與廈門謀求合作:未來依託“小三通”優勢、廈深高鐵優勢,以及福建正在著力推動開通的香港(澳門)—臺灣—廈門郵輪航線,廈門口岸將有實力成為整合兩岸四地旅遊資源的“環海峽旅遊區”的綜合樞紐;另如廈門富邦財險看好廈門作為大陸赴臺個人遊首批試點城市,將有利於促進兩岸保險協同服務,因而計劃與臺灣富邦產險簽訂協議,以實現“一份保單,兩岸服務”。上述案例說明海峽旅遊通道建設的內涵應更具豐富性和綜合性。福建早前提出的將廈門建設成海峽旅遊綜合實驗區,離不開“綜合通道”和“綜合樞紐”的建設,離不開“先行先試”的政策支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