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健康局在其成立10週年之際提出“臺灣老化海嘯來了”的報告,引起島內媒體對臺灣人口老齡化的思考。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令人憂心的是,臺灣地區人口老化的速度太快了。且臺灣地區目前存在若干不利因素,並逐漸侵蝕臺灣地區的經濟競爭力。釜底抽薪解決之道,是一定要直接面對人口老化的真相,並且集合各界的智慧,檢討各種退制度的合理性。
社論摘編如下:
臺灣地區衛生主管部門健康局日前于其成立10週年之際,提出一份“臺灣老化海嘯來了”的報告,在其發佈的新聞稿中的第一句話就說“你可曾想過,未來14年,臺灣社會會有什麼變化?”的確,14年其實很快就到了。陳水扁“執政”8年,馬英九任期也快滿4年,回顧過去近12年歲月的變化,“滄海桑田”四字庶幾可以形容。
為什麼健康局提出14年後的變化呢?因為在未來14年內,臺灣將以“三級跳”的方式快速老化。健康局的資料顯示,第一批戰後嬰兒潮在今年邁入65歲,以後將逐年明顯增加,宣告臺灣地區正式進入“人口老化潮”。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1994年達到7%,預估2017年老年人口比率將到14%,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接著再2025年即可能達到20%,而成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
臺灣令人憂心的是,人口老化速度太快了。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說,國際上以老年人口由7%增至14%的年數代表“老化速度”,臺灣地區顯然快了許多,其原因就是大批戰後嬰兒潮將涌入成為老年人口,而另一端則是生育率急速降低、後繼乏人,導致老人的比率相對上升更快。再往後推估,臺灣從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只要8年,換言之,再過14年臺灣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
健康局提出上述報告,想必是為了示警,若不及早做好準備,不到10年,整個臺灣地區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就將面臨極大危機。因為臺灣的扶老比(15-64歲生產人口數對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的比值),在2012年是7:1,推估11年後就會降為4:1,再6年降到3:1。健康局所推估的每一個數字,都令人怵目驚心,難怪該局要大家想想未來14年的景象。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