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蔡英文一直難產的兩岸政見,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今日發表社評指出,任一政黨想“執政”,皆應負責任地向民眾提出務實可行的政策,尤其攸關臺灣生存發展至為重要的兩岸關係更為如此。既然蔡英文有自信成為稱職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就應當儘快提出她的兩岸政見供選民參考!
文章摘編如下:
隨著明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選情逐漸加溫,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提名人蔡英文終日奔走全臺各地尋求支援。而為了凸顯溫和理性的一面,在獲得民進黨提名參選後的首度電子媒體專訪中,她展開了對馬英九的攻擊,不但自吹自擂地說她任臺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期間,兩岸關係平穩,甚至批評說,“馬英九不要把兩岸問題當成政治攻防的工具”。
這真是一齣“做賊喊抓賊”的戲碼,到底是那個政黨在玩弄兩岸關係?在臺灣,誰人不知民進黨慣於以抹黑對手的政治口號來代替良性政黨競爭。
任一政黨想“執政”,皆應負責任地向民眾提出務實可行的政策,尤其攸關臺灣生存發展至為重要的兩岸關係更為如此。倘若說謝長廷在2008年敗選的主因之一就是兩岸政策,實不為過,畢竟民眾無法繼續承受民進黨不切實際的“臺獨”理念。
蔡英文想改變民眾對民進黨、或是她個人的看法,企盼展現理性問政的領導人氣質,本屬無可厚非的政治操作。然而,她在專訪中希望傳遞給民眾的訊息,卻不自知地透露出民進黨及其本人的思維,仍有局限性和不足之處。
首先,關於眾所矚目的“統獨爭議”,蔡英文如同其他民進黨員一樣,只會拿該黨在1999年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作為擋箭牌,提不出自己的主張,毫無進步可取之處。要知道,該條文的通過是為了幫助陳水扁掃除民眾對民進黨激進“臺獨”路線的憂慮,而做的修正。時至今日,兩岸關係的發展早已與當時的時空環境大不相同,連尋求“臺灣法理獨立”的可行性,都經過民進黨8年“執政”後,證明根本不可能實現,那蔡英文又想以“臺灣前途決議文”來含糊過關,如此行徑豈不是瞧不起島內民眾的智慧,亦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有遠見的政黨絕不會坐以待斃、讓外在環境因素決定臺灣地區的前途。因此,與對岸恢復交流與協商,是順應國際潮流之勢而行。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有鋻於陳水扁操弄兩岸關係走火入魔、將臺灣置於險境,決定親自在2005年到大陸進行“和平之旅”,重新與大陸進行第一手接觸,大幅度降低了當時的臺海緊張情勢。連主席的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不是民進黨三言兩語可以抹煞的。而馬英九以連主席搭起的橋梁為基礎,于2008年5月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就積極與對岸進行協商,至今已達成一項共識及簽訂14項協議,而兩岸航班及往來于臺海間絡繹不決的大陸游客,更是馬當局這3年來的成就。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