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給謝長廷“兩岸命運共同體”一些掌聲

2013年07月02日 14: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謝長廷所率領的代表團,于日前在香港與大陸智庫學者進行對話,指出“我們可以沒有共同的過去,可以有相同的未來”,兩岸雙方都要創造利益而非對立,要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感覺。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謝長廷此行是一個正面的發展方向,應該給予鼓勵。

  社論摘編如下:

  謝長廷所率領的代表團,于日前在香港與大陸智庫學者進行對話,不管雙方是用何種名義會面,也不管互動過程中是否充滿了激戰或智慧的火花,有沒有開創性或獨特性,這樣的對話總是會引起各界的關切,希望由不同的角度加以解析。  

  首先,民進黨一向主張“臺獨”,並且給人“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雖說謝長廷現在已經不在其位,其有關活動未必得到現任主席蘇貞昌的認可或“基本教義派”的贊同,而且這也是他第二次與中共方面的直接對話,但不管是從兩岸關係的本身,國、民兩黨的良性競爭,甚或區域安全的角度出發,這總是一個比較正面的發展方向,應該給予鼓勵。畢竟臺灣最大的反對黨總不能在兩岸事務上永遠置身事外。  

  其次,在這次會談中,謝長廷再度提出“憲法一中”及“和”的概念,表示兩岸之間今後不要再談“統獨”問題,“我們可以沒有共同的過去,可以有相同的未來”,兩岸雙方都要創造利益而非對立,要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感覺,雖然這其中的某些表述仍有進一步澄清的必要,但如果謝長廷能夠言行合一,有關談話不只是出於技術或選舉的階段性策略考量,我們也願給予相當程度的肯定。  

  謝長廷向來主張“憲法一中”、“憲法共識”、“憲法各表”或“一國兩市”,但是外界對其內涵和實踐都認為還有充實、討論的空間,如果其談話的重點能由不要再談“統獨”問題,進一步認知民進黨不無放棄分離主義主張和活動的必要,然後更進而主張,兩岸有建構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這豈不更好?我們認為這才是釜底抽薪、一勞永逸的辦法。  

  從謝長廷在“香港會談”的談話,我們不禁要聯想到蘇貞昌主席6月中旬的美國之行,蘇貞昌當時雖然提到責任、和解、再平衡這些概念,用了許多美麗的辭藻,但一般認為,民進黨追求“臺獨”的基本目標並沒有任何改變。他仍然強調“一中一台”、臺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否定“九二共識”及一中原則等等。換句話說,蘇貞昌的基本心態和立場絲毫未變,缺乏領導人應有的格局與風範,他改變的只是表面的說詞和鬥爭策略而已。

  坦白的說,如果要用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若要民進黨立刻放棄有關“臺獨”的三個黨綱有其現實上的困難,但民進黨何妨在謝長廷主張的基礎上,退一萬步說,至少短期內民進黨總該可以做到不再隨便給人戴帽子、打棍子,不要只準別人用自己的標準來愛臺灣,這種要求並不過分。  

  民進黨連續輸掉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外界多半認為輸在兩岸關係無法贏得民眾的信賴,幾年來民進黨一直在探索解決之道,近年來也有不少人主張“臺獨”已經沒有市場,不要再喊“臺獨”,許多人甚至辯稱,即使民進黨要轉變也只能是漸變而不能突變,變總比不變好,因為量變終究會導致質變,事情的發展總要一個轉化的過程,話雖如此,但民進黨忸怩作態、言行不一、顛三倒四的本事,和其擅長模棱兩可政治語言的過去,確實很難讓人完全放心。  

  我們要強調的是,臺灣確實需要一個健康、理性的反對黨,扮演監督和制衡的角色,即或謝長廷未來在政治上不必然還會東山再起,或許他也只想扮演民進黨內一股中道、平衡的力量,我們還是期望謝長廷能夠發揮積極的影響力,利用其在黨內“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在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事情上多所著力,這才這會是一項重大成就,謝先生應該努力以赴,舍我其誰。  

  同文同種,誼屬同胞兄弟的兩岸為何不攜手合作,擱置政權的爭議,回歸事務的本質。畢竟中國是兩岸同胞共同的中國,臺灣對於中國的未來也有一分無可讓渡的權利與責任,如何建構兩岸共同的家園,重新尋回中華文明的歷史光榮,這才是我輩當代炎黃子孫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