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島內傳出一些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憂慮的聲音,綠營磨刀霍霍。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是一份對臺灣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的協議,綠營企圖以“立法院”審查服貿協議為名,阻撓協議生效,更加深了臺灣基層民眾對服貿協議的誤解,為的是撈取政治利益,是一種極不負責、不道德的行徑。
評論摘編如下:
最近兩岸經貿大事非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莫屬。上周在香港舉辦的“兩岸關係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上,服貿協議也成為與會兩岸學者討論和關注的焦點。這兩周島內確實傳出一些對服貿協議表示憂慮的聲音,加之民進黨磨刀霍霍,企圖以“立法院”審查服貿協議為名,阻撓協議生效,更加深了臺灣基層民眾對服貿協議的誤解。
兩岸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協議之一,有利於推動兩岸服務貿易正常化和自由化進程,並在早期收穫清單的基礎上更大範圍地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取消股許可權制、放寬經營範圍和經營地域,還有下放審批許可權以及對臺資的市場進入提供便利。市場範圍擴大,商機隨之而來,對於近年經濟復甦緩慢、陷於困局的臺灣社會而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猶如一股活水,將為島內經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不僅大集團、大公司獲利,島內中小企業也受惠。自2010年6月兩岸簽署ECFA以來,有200多家臺資臺企登陸創業,其中180多家都是中小企業。
兩岸服貿協議是一份對臺灣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的協議,島內一些民眾之所以表示憂慮,原因並不在於協議本身,關鍵是對協議的精神和內容不了解,而且泛綠陣營不斷釋放錯誤資訊,以訛傳訛,目的就要製造島內多數民眾強烈反對服貿協議的假像,讓馬當局難堪。其實,這是民進黨煽動民眾“反中”的慣有伎倆。三年前兩岸簽署ECFA時,民進黨又打“恐嚇牌”,聲稱“ECFA會使臺灣400萬人失業”。據統計,島內就業人口約1024萬,如果400萬人丟飯碗,意味著失業率高達40%,這是何等可怕的景象。如今ECFA已實施兩年多,民進黨所宣揚的“可怕景象”不僅沒有出現,相反,陸資入島為臺灣創造了近7000個就業機會,而且隨著島內進一步放寬陸資入島限制,將會為臺灣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上月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民進黨又說“將造成島內43萬人失業”。其實,早在兩岸簽署ECFA時,大陸方面就已明確承諾不會開放大陸勞工入島,這次亦然。但民進黨卻極盡硬拗、誣衊、恐嚇之能事,堆砌、捏造不實數據,迷惑、欺騙對大陸政策不了解的民眾,以撈取政治利益,是一種極不負責、不道德的行徑。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