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學者:惡質的學生運動 一代不如一代

2014年03月21日 14: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的評論文章指出,近日爆發的學生闖入臺“立法院”的事件,這群學生和場外抗議的群眾,雖然打著“反黑箱服貿”審查,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服貿協議”的內涵,以及簽署後對臺灣有何影響,很多人其實是讓學生變成非理性的學生,這才是最讓人憂心之處。評論直言:這種惡質的學生運動,只能說是一代不如一代。

  評論摘編如下:

  為了抗議兩岸“服貿協議”送入“立法院”院會存查,3月18日晚間,有近兩百名學生闖進“立法院”,這些學生除了霸佔主席臺之外,還把“立院”的出入口堵住,讓“立法院長”王金平沒法進入議場主持“院會”。警方為了阻擋學生闖進,在推擠中也造成27名員警受傷。這種惡質的學生運動,只能說是一代不如一代。

  臺灣的學生運動其來有自,最早大規模抗議的是國民黨從大陸帶過來的老“立委”、老“國代”,為了要求他們下臺,在1990年3月即發生了首次大規模的學生運動,該次學運被稱為“三月學運”又稱“野百合學運”,是臺灣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發生的學生運動。

  在該次運動中,人數最多時曾經有將近6000名來自全臺各地的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他們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

  這不但是“政府”遷臺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學生抗議行動,同時也對臺灣的民主政治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在該次學生運動後,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李登輝一方面依照他對學生的承諾,在不久之後召開“國是會議”,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讓臺灣的民主化進入新階段。

  “野百合學運”是一個有秩序的學運,儘管他們對“萬年“立委”、“萬年國代”有相當的不滿,但這些學生只有在中正紀念堂兩廳院的庭廊靜坐,根本沒有使用暴力去霸佔“立法院”,這讓當時的李登輝有時間和空間處理“臺灣民主化”的問題。

  第二次比較有規模的學生運動,應當就是2013年“萬人送仲丘”的“白衫軍運動”了。這次的“白衫軍運動”,是臺灣2013年士官洪仲丘被虐待致死的事件,這次事件發生後引爆的社會運動,由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可分為兩次遊行活動,第一次為2013年7月20日的“公民教召”遊行,第二次為2013年8月3日的“萬人送仲丘”晚會。

  在第二次的“萬人送仲丘”的遊行活動,一般估計有25萬人參加,而且規定每人要穿著白衫參與遊行,所以遊行場合都是一片白,而且參與的年輕人都相當理性與有秩序,這是最成功的一次學生運動。

  但是以暴力性攻佔“立法院”議事廳的學生們,不但宣言要攻佔63小時,場外聲援的群眾,也與警察發生多次的衝突,有的抗議學生甚至在青島東路側議場門口突然割腕,並以流出的鮮血在議場門口白柱子前畫上一個“血愛心”,表達抗議訴求。

  這群學生和場外抗議的群眾,雖然打著“反黑箱服貿”審查,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服貿協議”的內涵,以及簽署後對臺灣有何影響,很多人其實是讓學生變成非理性的學生,這才是最讓人憂心之處。

  如今這種情況發生在臺灣,抗議“服貿協議”的學生是否理解服貿協議對臺灣的經濟發展,到底是好、是壞,學生本身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而不是政治人物說什麼,就相信什麼,這樣才能理性的面對“服貿協議”的是與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