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10日社論指出,臺灣“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副研究員黃國昌宣佈加入時代力量黨,並考慮參選港湖或汐止區域“立委”。這些年,他頂著“中研院”的學術光環,卻踐踏“中研院”的學術聲譽,進行個人的政治造神工作。現在,完成了太陽花學運光環的總收割後,自認已登上政治聲望高峰,決定show hand,表達參選“立委”的政治企圖,攤政治牌、亮政治劍。
在入黨記者會中,黃國昌強調的“熱愛教學研究”,其實只是他一步一步堆積個人政治成本的籌碼和工具,外界鮮少意識到他有什麼教學研究的熱誠。“黃國昌”三個字,一直是“臺獨”、“仇中”、“反國民黨”的代名詞,鼓動激烈抗爭、不惜踐踏法治,他是“臺獨”的闖將。
從政治結果論來看,黃國昌的佈局很成功,但他在政治上的成功,卻是“中研院”在學術上的污漬。長期以來披著學術外衣,利用“中研院”尊重學術自由傳統,從“中研院”的光環中吸取養分、隱藏他的政治野心,以博取社會信任。一步步的佈局,黃國昌要鋪陳的,就是今天參選的局面。
嚴格說來,就算有人持著“臺獨”、“仇中”、“反國民黨”的政治立場,可以與之辯論、進行邏輯論理的批判,倒也不能有太多道德上的責難。但“政治不能干涉學術”的理念,黃國昌不至於不知,而黃今天宣佈入黨考慮參選,回頭望過,靠著學術光環在政治上壯大,不就是利用學術外衣遂行個人政治生涯佈局的最壞示範嗎?
甚至臨到要亮牌的時刻,他還要扭捏作態地表示,“過去投入熱愛的教學研究,一旦參選‘立委’,接下來就必須辭去‘中研院’的工作。”這番談話只是大吃“中研院”豆腐,意思是,在他正式宣佈參選前,“中研院”的學術身分還有消費價值,這件學術外衣還可以繼續穿著,不急著脫掉。他想在政治上Show hand,卻還打算緊握“中研院”職務的學術籌碼。
“學術和政治的工作分際這條線,我守得非常嚴格”,這是黃國昌自己信誓旦旦說過的話,這句話也點出了關鍵,如果今天黃國昌是從一個政治職務轉到另一個政治職務,都在政治領域,就沒有誰包裝誰的問題,但學術和政治的線必須分明。在黃國昌宣佈加入時代力量黨、挂出參選風向球前,強辯他的政治行為無傷學術,已難召公信,現在他已正式入時代力量黨,又有意參選,卻還要繼續利用“中研院”的光環、戀棧“中研院”的職位,他置“中研院”的學術尊嚴於何地?他口中的那條學術與政治的線,已膨脹成為他政治摸魚的混水塘。我們要告訴黃國昌,學術是一種許諾,政治也是,不要把政治與學術變成待價而沽的生意。
當然,如果黃國昌最後宣佈參選,讓社會得以檢驗黃國昌長期主張“臺獨”、激化“仇中”、衝撞法治的主張能否讓臺灣人民認同,也不是壞事,因為選舉本身就是最好的顯形劑。
太陽花學運對社會產生的衝擊太強大,許多政治野心者都想搶奪太陽花的光環與能量。根據臺北大學社會係部分師生在去年曾做過一份“太陽花學運靜坐參與者的基本人口圖像”調查,參與學運的成員56%是學生,其中20∼24歲的年輕人即佔44.5%。由此可知,太陽花學運的主力量年輕世代,搶得太陽花能量,也意謂搶得年輕世代的代言權,這一點更讓政治野心者垂涎。
黃國昌、林飛帆與陳為廷3個主要代表人物,藉著太陽花衝擊波所激出的大氣冰晶,折射出了以小渲大的月暈效應,誤以為自己的“反中”論述代表太陽花全貌。實際上,太陽花是對政治不滿的集體效應與集體能量總爆發,是年輕人“反財富集中”、“反分配不公”的吶喊,這是否等於臺灣人民認同黃國昌等人破壞兩岸和平的極端主張?在林飛帆與陳為廷退出選舉後,黃國昌剛好可乙太陽花代表人物的身分接受檢驗。
黃國昌參選,也意謂他不能繼續利用“中研院”的學術光環,這也算放了“中研院”、放了學術尊嚴一馬。就此而言,社會對黃國昌願意離開保護傘、脫掉面具接受檢驗,應該是樂觀其成的。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