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學生審課綱 臺灣的“反智元年”?

2016年07月21日 15: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1日發表評論說,7月19日召開的臺灣課程審議會學生代表遴選會議,原訂要討論出遴選辦法並選出18名學生代表,結果被學生質疑程式有瑕疵、草率,結果議程完全擱置,25日再議。全程居然與“立法院”開會,委員以程式抵制的情況如此一致,太陽花運動之後,學生行動政治化傾向愈來愈明顯。新當局執政成功得力於此,但潘多拉的盒子一打開,恐怕後續發展非可預料。

  拜“反課綱”活動之賜,素來冷門的“課綱”熱到人人朗朗上口。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從未看過“課綱”的長相,因此無從想像創造它或修改它須具備哪些能力?

  以十二年語文課綱來說,十二年跨小學、初中、高中三領域,課綱中無論教學目標、核心素養、重點、內容等都分為五階段(小學三、初高中各一),審的時候得一起審。審的重點該是什麼呢?是否該看看語文應達到的教學目標週全嗎?符合總綱的核心素養嗎?語文的教學重點能否完備?十二年一貫學習能否無縫接軌?

  總綱有核心素養的文字說明;“學習內容”的第五階段也有要求。例如高中的必選古文從30篇減為20篇,刪掉了過秦論、漁父、始得西山宴遊記等篇章,保留虬髯客傳、岳陽樓記等篇章,是否符合課綱思維脈絡?何況,保留哪20篇,除了文化內涵的考慮外,還要考慮朝代、文體的代表性,作者在文學史的地位、文章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現代學生的接受度等,因素非常複雜。

  所以,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他活到77歲,至今還沒當過課審會委員,雖然他的專長是電機資訊,但因沒教過高職,他自認還不夠專業,不敢審高職相關課綱。更何況連車床都沒看過、一元一次方程式都沒學過的小學生。

  我其實不反對學生擔任課審委員,因為有另一種視角,但應該是經歷了完整中小課程的大學生來擔任總綱委員吧。他們可以一邊審視,一邊對照過往學習的經驗,找出學者教授們的盲點,為學弟妹造福。

  例如高中因為科目太多,一學期有19科,語英數基本時數不足,導致學習忙碌而無效率等問題,來冷靜一下徒有理想、不顧現實的學者腦袋。但即使是大學生,都不適合擔任各領域課綱委員,因為學養畢竟不足。當然如果確實有不世出的奇才,具有遠超過年齡的學養與智慧,我們為臺灣教育額手稱慶,但遴選機制是否該嚴謹些,不該淪為民粹動員吧?

  教育是培養未來人才的機構,每位官員都要念茲在茲,有理念、有擔當!不能讓2016年變成臺灣“反智元年”。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