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孫中山“振興中華”口號永遠是一面旗幟

2016年11月14日 07: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一直倍受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的尊崇與景仰。儘管兩岸中國人在政治信仰、社會制度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但對先生的敬仰與愛戴卻高度一致。特別是孫中山先生率先提出“振興中華”,最早拉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序幕。今天,在我們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代背景下,重溫“振興中華”的偉大口號,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振興中華,是“中國夢”的起點

  劇烈動蕩的年代,往往是孕育偉大思想的溫床。孫中山出生之時,中華民族面臨的是日益嚴重的生存危機,腐敗沒落的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下了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一步步地由獨立自主、領土完整的國家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順應民意,孫中山于1894年11月在美國檀香山發起成立了第一個反清革命團體──興中會,章程明確提出:“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這便是“振興中華”口號的由來。

  “振興中華”是孫中山先生留給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中的最大亮點,也是我們今天所說“中國夢”的源頭。在“懷揣夢想者眾多,砥力前行者眾多”的近代中國,夢想之恢宏、踐行之堅決、影響之深遠,無出孫中山右者。在“振興中華”這一口號下,孫中山先生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一生追求進步,為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貢獻了畢生精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途上闊步前進。實現“中國夢”成為中國最大的公約數。“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實幹才能夢想成真。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可以說,孫中山先生的人生追求與今天我們追求的“中國夢”一以貫之,他的偉大思想在今天仍然是激勵中華兒女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強大精神動力,閃耀著偉大的光芒。

  二、振興中華,需要一個“統一的中國”

  孫中山先生既是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又是一位“愛國若命”的偉大愛國者,其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就是祖國統一思想。孫中山所處時代的中國,外部面對列強瓜分的危機,內部面對軍閥割據的局面,為把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團結統一起來,他矢志“吾人以統一中國為職志”。孫中山謀求國家團結統一的思想十分豐富,特別是他將“中國統一與否”同“能不能建設一個富強國家”聯繫在一起,認為只有國家“統一成,而後一切興革乃有可言”,國家“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孫中山先生這些思想完全反映出了中國人民的心願和利益,對於今天尚未統一的海峽兩岸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

  孫中山先生認為,中國在歷史上之所以能夠克服幾次短暫的分裂而走向統一,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中,正是這種意識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儘管過去它遇到了許多破壞的力量。”至於統一國家的方法,他主張應依時局變化之情勢來擇定,也就是武力統一與和平統一兼之,而以和平統一為先。他說,“解決時局,以不用兵力為最宜”,並曾數次表示“願盡力於和平統一之事”。在馮玉祥于1924年10月23日發動“首都革命”後不久,孫中山先生提出“召集國民會議,以謀中國之統一與建設”的正大主張,併為此毅然親自北上,“單騎到北京,……以極誠懇的意思,去同全國人民謀和平統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民族的事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是確保這項事業成功的關鍵。振興中華,兩岸同胞都不能缺席。以和平方式實現兩岸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平統一中國的思想是孫中山先生的一貫主張,也是值得兩岸同胞共同繼承和發揚的偉大思想。當前,臺灣島內“臺獨”勢力蠢蠢欲動,千方百計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此,兩岸同胞更要牢牢把握時代主題,旗幟鮮明地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增強雙方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才能不斷解決前進路上的各種難題,同心實現“振興中華”的宏偉目標。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