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黃英豪:孫中山精神促進和平統一

2016年11月16日 08: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他畢生致力於振興中華民族,實現國家統一。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黃英豪的文章指出,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50週年的今天,我們要銘記孫中山的事跡,大力弘揚孫中山精神,學習及研究孫中山有關國家統一的理論。黃英豪指出,希望臺灣蔡英文當局能夠遵循孫中山的國家統一思想,以中華民族的大義為重,以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對“九二共識”做出積極的回應,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來。

  文章摘編如下: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香港各界舉行規模盛大的紀念大會,以弘揚孫中山的愛國精神,努力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孫中山畢生致力於振興中華民族,實現國家統一。他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在中華兒女中一直有著巨大的感召力,在孫中山曾經長期生活及策劃國民革命的香港,舉行有關紀念活動,更是具有特別的意義。

  統一才能振興中華

  孫中山在長期從事推翻滿清腐朽統治、振興中華民族的實踐中,形成了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國家統一理論。其核心內容就是強調國家一定要統一,才能挽救中國、振興民族,讓廣大民眾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無論任何勢力策動的分裂,最終都將失敗並被歷史的發展所淘汰。

  孫中山多次表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今日雖已共和,尚未大定,欲其大定,必須統一”。他還強調,國家的統一,是重造共和民國和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欲振興中華,就必須實現與維護國家的統一。他還始終認為,不論軍閥混戰以至袁世凱短暫恢復帝制,都是暫時的歷史逆轉,是不得人心和不能長久的,民主共和統一是民族的要求,是大勢所趨。上述這些偉大的思想,對於今天來說,都有非常積極和現實的意義。

  孫中山是一個知行合一的偉大革命家,他不僅提出了上述國家統一的理論,而且身體力行地實踐。回顧起來,人們都深深為孫中山這種偉大的精神和行為所感動。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他的就職宣言中,提出了民族、領土、軍政、內治和財政“五統一”的內政方針,充分體現出孫中山和平統一中國的思想。然而,當時形勢非常複雜,在帝國主義勾結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下,中國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抉擇,是統一,還是分裂。孫中山選擇了前者,雖然當時的局勢發展對他極為不利,但他為了爭取國家和平統一及人民的安居樂業而毅然辭職,表現了一個革命家為維護中國統一大局的高尚品德及宏偉氣魄。

  辛亥革命失敗後,面對民國有名無實、軍閥割據稱雄的四分五裂局面,孫中山更是重新負擔起再造共和與統一的歷史重任。他先後在1917年、1921年和1923年三度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為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而奔走呼號和努力奮鬥。他也認為和平統一可以避免生靈涂炭,不傷國家的元氣,也是國民的一致要求。

  反對分裂爭取和平

  因此,他在努力建立國民革命武裝,決心以武力解決統一問題的同時,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和平統一的機遇。他本人更是為了追求和平統一而先後兩次北上,希望努力達成南北停戰及商談和平統一,最終於1925年3月12日帶著未竟的事業,在北京病逝。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唸唸不忘要建設一個和平、統一的中國。這些都是中山精神的集中體現,將銘刻在歷史之中,受人們永遠的紀念。

  目前,香港、澳門已回歸祖國,中國已擺脫了過去積貧積弱的落後狀態,正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大步前進。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50週年的今天,我們要銘記孫中山的事跡,大力弘揚孫中山精神,學習及研究孫中山有關國家統一的理論。同時,也希望臺灣蔡英文當局能夠遵循孫中山的國家統一思想,以中華民族的大義為重,以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對“九二共識”做出積極的回應,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來。

  我們也要努力在島內外宣傳孫中山精神,尤其是面向臺灣島內各政黨和廣大民眾,希望能夠通過回顧歷史,遵循孫中山的教誨,認清形勢,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爭取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面,為早日完成國家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黃英豪,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