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不要搞到沒有尊嚴的統一

2017年03月28日 07: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8日社論說,大陸決心走自己“反獨促統”之路,並祭出一系列便利臺灣民眾前往大陸投資、生活、學習的政策,期從根本改變臺灣人對大陸的疏離感,深化兩岸民眾心靈契合,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最終走上統一的道路。

  臺灣蔡當局執政以來的政策方向則截然相反,經貿政策主軸在市場“去中國化”,企圖以臺美貿易及“新南向”取代;這套經貿大政違背經濟法則,註定難有成就,加上外在環境變化,讓民進黨當局距離目標的實現愈來愈遠。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明確表示要“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指的就是臺灣出口近4成集中在大陸;臺灣新當局將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推動新南向政策;她雖提及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心知肚明只是聊備一格,無心真正加入。

  蔡當局“經貿大政”推動至今,即使尚未失敗,已七零八落,可斷言難有成效。以加入TPP而言,這是蔡當局突破臺灣經貿邊緣化危機的主要政策,而且是唯一的對策。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首日就簽署退出TPP,TPP將難以為繼;未來即使日本承擔起領導TPP的責任,坦白說,少了美國的TPP,效益與意義已低,臺灣即使加入,化解經貿邊緣化的效益亦大打折扣。更何況現在大陸也有意加入談判,未來若由大陸擔任主導角色,蔡當局會發現自己終究還是要面對大陸。

  不僅多邊自由貿易困難重重,臺灣若打算推進與美國雙邊自由貿易談判,恐怕也將遭遇阻力。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發佈的文件,特朗普政府的貿易優先事項包括:在貿易政策方面捍衛美國主權、嚴格落實美國貿易法規、鼓勵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開放市場、在全球主要市場協商更佳的新貿易協議。文件中提出“即使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糾紛解決小組或WTO上訴機構裁決對美國不利,也不會自動導致美國法律或措施有所改變。”

  這是美國在國際經貿上走“單邊主義”的宣示,代表特朗普政府將把美國的法律及政府的決定擺在較國際貿易規範更優先地位,臺灣對外經貿利益將因此受損。臺灣貿易額居全球第15名,但對外談判向來居弱勢。過去10多年可說受惠于WTO“無差別待遇”的國際經貿法規,碰到糾紛亦可向WTO上訴。

  至於新南向政策,原本就被認為只是一場“戲”,但現在看起來更像是鬧劇,新南向辦公室主任更替、政策方向不明、未落實政策,連印度富豪來臺灣開party,都可吹噓為“新南向告捷”。大陸早已借著6年前生效的東盟加一自由貿易區,快速推動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與投資關係,東盟對大陸經濟的依賴度持續升高,美國退出TPP後,雙方經貿關係只會再增長,臺灣更難有切入點,“新南向”可告終矣!

  事實上,以理論與實務看,蔡當局要以新南向或TPP、臺美經貿關係取代兩岸經貿關係,原本就是違逆經濟的做法而難有成就。大陸經濟持續成長,現在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貿易的“萬有引力”理論來看,兩岸距離近、大陸經濟量體持續增大,臺灣對大陸經濟的出口依賴程度必然上揚,此趨勢與政策關係不大。

  蔡當局敲鑼打鼓喊口號的結果,很可能是新市場尚未有成績,原有市場已出現問題,反讓臺灣競爭力進一步下降。隨著兩岸實力對比逐漸拉開,現今的做法只會讓臺灣更無談判籌碼,只剩下單方面的“被統”,這種沒有尊嚴的統一顯然並非臺灣所樂見。如果蔡英文不想臺灣走向衰敗,就應務實面對大陸市場,儘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主動態度與大陸重啟雙邊貿易談判,實現服貿、貨貿落地,這才是贏取競爭力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再談分散市場,才有現實的意義。事實開工當局任內正是如此,一方面照顧好最大的大陸市場,另一方面則積極推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投資,民進黨當時全力杯葛,這顯然是被“反中”情緒蒙蔽了理性思考,實屬不智。

  臺灣與大陸加強貿易和投資的往來是客觀經濟規律,人為的阻斷只會削弱自己,並讓自己更加被動。只有具備了足夠的實力和競爭力,臺灣面對大陸時也才能有更多談判空間,對未來的統一進程也可掌握足夠的自主權。當然,這一切的實現有賴於蔡英文務實面對兩岸“一中”的政治原則,而這終究還是蔡英文的政治抉擇問題。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