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臺南市烏山頭水庫園區八田與一的雕像遭砍頭,臺南市長賴清德第一時間要求偵辦並修復。臺灣《旺報》19日發表社評強調,八田與一雕像與孫中山雕像被破壞事件,爭議的癥結在於臺當局的雙重標準。臺灣地區社會要的是和解與和諧,激化矛盾對立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評論摘編如下:
臺南市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雕像遭人電鋸斷頭,引起輿論關注,綠營大加撻伐,臺南市長賴清德立刻指示警方查辦,嫌疑人果然現身,警方很快就移送當地檢察部門偵辦。綠營大動作,想必心中明白應是藍營人士所為。至於原因,他們自然知道,一定跟最近一段時間蔣介石銅像接連遭到斷頭有關。
或許,深綠人士在肆無忌憚破壞蔣介石銅像之前,並沒有想到竟然有人用這種方式回應。當“臺灣建國工程隊”激進份子舉著砍掉的蔣介石頭像蒙面拍照時,還有許多綠營人士拍手叫好,絲毫沒有顧及藍營民眾的感受。當憤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報復就在所難免。
臺灣民眾反對冤冤相報的惡性迴圈,藍綠陣營相互複製激進行為模式,只會進一步激化社會對立,對社會的和解共生沒有任何正面價值。
爭議的癥結在於雙重標準。八田與一雕像被破壞,臺南市長賴清德立刻指示警方一定要破案,當地農田水利會也加派人力,配合警方日夜24小時巡邏,並想方設法恢復原狀,希望趕上5月的紀念活動,種種舉動顯見民進黨當局的高度重視。
無獨有偶,臺南市2014年曾發生一件推倒銅像事件,湯德章公園內孫中山銅像被推倒,同樣是臺南市政府管轄,卻僅表示不認同拉倒銅像破壞公物,但也同時指出,亦不認同國民黨阻拆銅像舉動,好惡之情溢於言表。孫中山銅像被推倒之後,臺南市政府並未復原,反而順勢將原址清空,更於今年2月將剩下的基座也拆除,顯而易見,孫中山銅像復位已是不可能。
若比起地位與貢獻,恐怕沒有人會認為八田與一能超越孫中山,除非決心實現“去中國”,並把“去孫中山”作為“去中國”的一環,才會刻意抹煞孫中山的地位,無限拔高八田與一或者其他日本人對臺灣的貢獻。事實上,若真要說建設層面的貢獻,兩蔣二人無一不對臺灣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僅水利項目一項,蔣介石任內即有8座水庫竣工,蔣經國任內的數量則是9座,至於其他工程更是族繁不及備載。
如果說蔣介石因為“白色恐怖”而功過皆有,許多人難以釋懷也可理解,但孫中山對臺灣沒有犯過任何過錯,對他的攻擊完全不存在情感上的理由,而只有政治的動機。推倒孫中山銅像的行為不應該被袒護,而臺當局所要做的,就是盡力恢復原狀。
綠營在大肆批評八田與一斷頭事件時,也該反思自己過去激化族群對立的種種作法是否還有繼續的必要,任何“去脈絡化”的批評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而且也無助於問題的根本解決。只要社會對立仍在,只要深綠激進人士還在肆意破壞兩蔣和孫中山的各種象徵性建築物,雙方的矛盾就只會激化,臺當局都只能疲於應付。
解鈴還需繫鈴人,於今之計在於民進黨當局和泛綠“立委”帶頭改弦更張,不要再為了逞一時之口快而肆意攻擊前人,更不能以“轉型正義”為名行政治鬥爭之實。須知任何社會的存在都有其歷史脈絡,任何政治人物的功過是非都不能以偏概全,蔡當局執政以來口口聲聲要找出“228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加害人,但卻又對國民黨和蔣介石的歷史貢獻絕口不提,這既損害了許多臺灣民眾的情感,也不符合歷史事實。
這次事件對民進黨當局的整體執政思路都是一個嚴肅的教訓,提醒民進黨當局,偏頗的攻擊只會加劇社會的不公不義。無論是年金改革還是清算黨產,乃至對國民黨所謂附隨組織的步步進逼,都是在不斷挑起社會對立。民進黨政府對此應該高度重視,切勿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否則只會招致更大規模的反噬。
臺灣地區社會要的是和解、和諧,多點同理心。激化矛盾對立的老路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