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中印50年前邊界衝突反思 印半世紀仍未徹底想通

2012年10月26日 20:5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10月20日,印度舉行儀式高調紀念中印邊界衝突爆發50週年,有關中印戰爭的話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基於現實,回顧歷史,無論敗方,還是勝者,如何看待戰爭,不但事關歷史交待,而且對解決至今仍在煩擾兩國關係的領土爭端亦具警示價值。

  反思半世紀,印度仍未徹底想通

  對敗方而言,任何一場戰爭都是刻骨銘心的。1962年的邊界衝突被印度視為獨立後唯一一場輸掉的戰爭,雖然已結束50年,但有關記憶並未消退,其反思也從未停止過。

  10月20日,印度學者馬汗德拉在《新海峽時報》上撰文,表示1962年的邊界戰爭對印度造成的創傷已超過歷史上的外來侵略、軍事失敗和殖民佔領,而且至今無法癒合。

  眾所週知,1962年的中印邊界衝突是當時的印度政府推行“前進政策”,在中印邊界爭議地區設置哨所、蠶食中方領土而直接引發的。對此,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曾在一次高層會議上評論說“尼赫魯的前進政策就是一把匕首,他想將其刺進我們的心臟。我們不能閉著眼睛等死”。

  雖然事實清楚,但戰後印度官方卻為了開脫責任,竟然利用“戰敗者”身份做文章,借助“同情弱者”的社會法則,主導印度社會形成了“中國背叛印度、中國侵略印度”的不和諧基調,一度影響到印度民眾對中國這次軍事行動的認知。

  據印度媒體估計,印度有整整一代人伴隨著國家的主要目標是“從中國收復失地”的想法成長起來的。2012年10月,法新社記者在對新德里民眾心態進行調查後描述道,50年過去了,印度仍在氣惱,在有關中印邊界衝突的影響下,不安情緒依舊主宰著印度。

  好在歷史自有公論。由於中印關係的不斷改善,部分印度專家學者在承認戰爭給印度造成巨大心靈創傷的同時,先後提出了一些相對公允、客觀的認識,諸如“我們是曾不停地、主動地挑釁中國,但動作都不大,可中國最後卻給了印度狠命的一擊,把我們打矇了”的觀點,正在逐步被印度社會所接受。

  事實表明,中印邊界衝突對印度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印度官方若不對其戰爭反思糾偏,不但可能與日益壯大的主流民意脫節,更有可能產生類似于“掩耳盜鈴”的政策。

  長期以來,印度官方總是把印軍潰敗的原因歸結于中國軍隊的強大、印度軍隊裝備落後和後勤保障能力差上,由此衍生出的“中國威脅論”,已成為印度政府增加軍費投入的主要藉口。

  據統計,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軍費支出一直呈增長態勢,2012年,即使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其軍費也達到1.64萬億盧比,其全球排名由先前的第十位一下躍升至第四位。早有軍事專家指出,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以莫須有的威脅作藉口,大肆提升軍費,其政策近乎窮兵黷武。

[責任編輯:扶海濤]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