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CEO李開復日前在微博發起投票活動,倡議抵制《非你莫屬》。李開復稱,該節目的面試官和主持人高高在上、強勢刻薄,求職者已是弱勢,BOSS有權滅燈,但請給求職者最基本的尊重。截至5月31日,已有十余萬網友轉發支援,並有93%的投票者支援抵制《非你莫屬》。(5月31日人民網)
李開復發微博公開抵制《非你莫屬》,公開向節目“叫板”,獲得了多數網民支援。這一“叫板”,看似直指《非你莫屬》,但深層次“喝問”的是當下辦電視節目的種種不良傾向。
以職場節目《非你莫屬》為例,在求職者和眾多BOSS以及主持人的“辯答”中,無形中放大了職場中的殘酷度,更多的挖掘到了個人性格及生活方面的弱點,以一個過度“冷冽”的風格雖然獲得了不少的收視率,卻帶給了社會更多的負面資訊和影響。其他類電視節目也有“流俗”之勢,相親類節目中刻意突出個人隱私,借機吸引人們關注,惡意“炒作”甚至故意“造假”竟然成了一些相親節目的潛規則。對於社會的誤導可想而知。其他類節目也不乏“三俗現象”,什麼格調的人也可以上電視,某某“露露”之流,竟然被一些地方電視臺熱捧,“凸點”、“露點”竟然成了個別節目的“不二法寶”。這些負面傾向有愈演愈烈之勢,公眾有目共睹。
李開復做為知名企業家,如果不是對某節目到了極度厭惡的地步,恐怕不至於和一檔地方節目“過不去”。這足以說明節目的負面效應已經不容低估。我們在看到李開復做為企業家,公開抵制行動的社會責任感之時,更應將這種“行動”當成對社會的一記“喝問”,並藉此反思。媒體應該反思,尤其是電視媒體,肩負著傳播文化和道德文明的社會媒體,節目當然需要推陳出新,任何一個節目在辦一段時間後也往往面臨如何“突破”的瓶頸,但突破瓶頸並不意味著流於低俗、惡俗,流於炒作跟風和玩假把式。“突破”了道德底線,必然會被多數人唾棄,這樣的節目也就行將“就木”了。
社會應在這場“公開抵制”行動中,獲得更多的共識。吸引眼球的節目不一定好,收視率高的節目也可能是一根“毒害社會”的草。理性的社會公眾有必要睜大眼睛,對於一些有不良傾向的節目敢於和堅決用“搖控器”投票。市場有時候不理性,這就需要身為消費者的社會公眾,用理性來主導市場。李開復身為企業家,他公開號召抵制《非你莫屬》,代表多數人意願,投票支援率之高可見一斑。當然,抵制《非你莫屬》並非意味著“一棒子打死”,游離于“道德邊緣”的《非你莫屬》,更需要在這聲“喝問”中反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