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抗戰題材作品何以經典難現?

2013年07月02日 10:3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抗戰題材的寫作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始終是重要的脈絡,曾經涌現出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尤其新中國成立以來,優秀抗戰題材長篇小說在思想深度和藝術水準等方面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然而,抗日戰爭勝利過去近70年,儘管歷史留給我們足夠的距離,也留給我們足夠的眼光和力量去透視這段歲月,真正稱得上經典的作品還少有出現,原因何在?何以有大量重復、平庸甚至低俗的作品佔據熒屏?當前的抗戰題材寫作怎樣才能在思想認識、敘述方式、文學觀念、史料挖掘、歷史意識以及現實觀照等方面有所突破?

  抗戰題材作品娛樂化、庸俗化現象嚴重

  “橫店攝影基地有四五十個劇組都在拍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中國作協創研部評論家李朝全說,有些抗戰題材的劇中出現手撕鬼子、用手榴彈炸飛機的雷人場景,如此荒誕、滑稽的電視劇,敗壞了神聖的、悲壯的歷史,抗戰題材電視劇武俠化、偶像化,鬼子臉譜化問題嚴重。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倡導真誠寫作,回到歷史真實,用嚴肅的態度還原歷史。

  很多抗戰題材的作品遮蔽真相、消解真實性,沒有經得住推敲的細節,有嚴重的娛樂化傾向,缺乏精神性、文化性、詩性的品質,這是我們必須警惕、必須對抗的。評論家李建軍提出,寫日本鬼子多麼壞、多麼蠢,我們多麼勇敢、多麼機智,都是外在化的。那麼內在化的關於戰爭的敘事是什麼呢?我覺得就是要有人性,有反思。戰爭是巨大的人為災難,不管對被侵略者還是侵略者而言都是巨大的災難,這些需要站在很高的基點看。

  抗戰題材作品娛樂化盛行的另一面是歷史真實的缺位。《解放軍報》記者傅逸塵在閱讀了大量當下抗戰題材作品後,感覺現在很多抗戰題材作品,尤其長篇小說,看不出作者寫的是哪一場戰役,看不到當時任何真實的歷史風貌,看不清戰爭進行的過程,也不講究戰略戰術,武器都很不專業。面對抗日戰爭這段慘烈悲壯的歷史,很多虛構作品缺乏悲劇精神、缺乏悲憫情懷、缺乏存在感、缺乏超越性。他說:“有很多作品想像力過於氾濫。作家寫作這樣的歷史題材時,過分依靠想像力是可恥的。 ”

  抗戰題材作品怎樣才能有所突破?

  曾經以《亮劍》、《狼煙北平》等作品為讀者熟知的都梁,幾部戰爭題材小說都被改編成電視劇,他的新作《大崩潰》也已納入拍攝計劃。在作品動筆之前,都梁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尋找史料,包括公開的出版物和相關文獻,採訪當年的抗日老兵等,另有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辨別史料真偽。都梁認為,一部嚴謹的軍事小說,不僅需要史實真實,各種細節也必須經得起推敲。“在我們被影視劇培養出來的印象中,國軍軍官往往穿著筆挺軍服,皮鞋光鑒照人,有空就喝咖啡吃西餐,武器也是精良的美式裝備。然而真相並非如此。”都梁說:“我想重新梳理抗日戰爭中一些模棱兩可的史觀和史實。比如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的配合,比如花園口決堤,這些問題的討論在之前都是政治大於史實。現在過去那麼多年,應該客觀評論。”

  “戰爭行為作為人類的極端行為,寫出了人的狀態、人的命運的極端狀態,戰爭和苦難是文學取之不盡的題材,我們的軍旅文學是有廣闊天地。但是這類題材沒有經典,原因是沒把作品當人來寫。”作家王樹增指出,我們現在看到的抗戰題材以及熱播的電視劇,還有類型化的痕跡。這是妨礙我們文學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礙。不是我們無能,不是作家文學感覺差。我們還沒有尋找到文學創作一個最根本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就是優秀文學作品永遠寫人類共通的情感。王樹增表示自己有寫抗日戰爭的願望,但不成熟。“我多麼希望豁然開朗的狀態,往往只是一點縫隙中透過一點光亮,我沿著這光亮往前鑽。正因為我們對歷史的困惑才有寫作和閱讀的熱情。困惑永遠是寫作的動力。”

  作家張正隆注意到《士兵突擊》《激情燃燒的歲月》《亮劍》等作品,他認為很多作品在不斷地突破。張正隆說,軍事題材永遠有讀者,人來到世界上或多或少有英雄情結。為什麼古今中外名著中很多是軍事文學?戰爭是典型的環境,把人的人性和獸性推向極致。軍事文學有眾多讀者,沒有經典是寫得不好,是作家的問題。中國作家不比外國作家寫得差,而且中國有豐富的生活和土壤。

  作家徐劍認為,中國作家的寫作不缺乏技巧,但是缺乏強大的思想穿透力。如果沒有真實的採訪,單憑想像的東西支撐不了抗戰作品,更無從談及歷史真實感。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中國作協採取了有力措施扶持、研討抗戰題材文學創作。據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梁鴻鷹透露,目前已有不少作家的抗戰題材作品入選2012年度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包括李西嶽的《血地》、馬泰泉的《生死界》、海飛的《回家》、簡寧的《水吼》、郝煒的《雪崩》、劉強和解永敏的《盤踞》、王劍冰的《天大地大》、何頓的《黃埔四期》、楊樹的《決戰東寧》、李駿虎的《中國戰場之共赴國難》、王秀梅的《一九三八年的鐵》等長篇小說,彭荊風的報告文學《旌旗萬里》,張笑天的《白山黑水》、劉俊傑的《帝國陰謀》、孫昱瑩的《雪地金達萊》等電視劇劇本。

  梁鴻鷹說,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切入抗戰,其作者大多創作功底深厚,具有較為豐富的創作經驗,併為完成創作進行了紮實的積累,創作抗戰題材的作品,應該具有歷史的反思意識和人性開掘深度,以思想的厚度取勝,在波瀾壯闊的歷史敘述中通過人物命運反思歷史,達到歷史的真實性與藝術的真實的較好融合,通過多側面的歷史書寫積極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熱情呼喚世界和平。(宋 莊)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