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應該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不過外國節!”25日,四川成都東星航空專修學院的準空姐們身著傳統的古代漢服,來到成都地標景點寬窄巷子、武侯祠等地展示古典禮儀。同時,她們手舉“拒絕耶誕節,堅決維護中華傳統節日”的標語,呼籲大家重視和回歸中華傳統節日,理性對待外國節。(據中國網12月26日)
從中國人開始過“洋節”之日起,人們對於“中國節”和“洋節”的爭論就始終沒有停下。一部分人認為過“洋節”是一種新方式,可以去更多的了解國外文化;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我們應該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純粹性,不應該去慶祝“洋節”。例如這次的準空姐們挂標語來拒絕“洋節”,就是想引起大家對於傳統節日的重視。
但是,我們不能完全拒絕“洋節”。中國作為文化大國,要想立於強國之林,必須要以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一些新事物。只是我們需要注意,在保持文化多元性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現在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關注“洋節”多過於本國節日。對於他們來說,中國傳統節日就是為了“放假”,更注重吃、穿等方面;而國外“洋節”則是找樂子的一種方式,更加注重精神交流。有人甚至說,過中國的節日比較累,而“洋節”更加放鬆。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除了要加大弘揚傳統文化的魅力之外,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我們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宣傳手段是否有一些不足?“洋節”一般更具有節日氣氛,類似于耶誕節等西方節日,街道各處都擺滿聖誕樹,聖誕禮品等等,紅、綠、黃交相輝映煞是好看。但是,反觀中國傳統節日,很多節日的氛圍都不夠濃厚。除了春節,很少有店家專門為某個節日挂出相應的飾品,最多也就是賣賣粽子,月餅,湯圓等等食品。
因此,要想真的讓中國傳統文化弘揚開來,就要找準定位,為傳統節日量身定做一個“節日套餐”,塑造節日特色,借此讓國民感受傳統文化。例如“洋節”萬聖節,它的特定節日物品是“南瓜”,與此相關的是“假面舞會”、“糖果”;類推一下中秋節,傳統對它的定義是闔家團圓,我們可以把特定物品定為“月亮”或者“玉兔”,與此相關的東西設為“漢服”、“月餅”,因此我們可以讓人們養成在這一天穿漢服的習慣,借此弘揚中國文化,形成節日特色。只有找準關注點,中國文化才能更好的推廣。
中華文化生生不息,靠的就是我們共同的努力傳承。與其擔心中國文化被“洋節”所侵蝕而抵制“洋節”,不如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靠著傳統節日的魅力將“粉絲”給拉回來。當中國節日的價值、內涵被挖掘出來,併發揚光大之時,我們怎麼還會擔心有人喜歡過“洋節”?(台灣網網友:非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