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歲的薛呈懿(右一)是最年輕的縣市議員當選人
臺灣“九合一”選完了,人們都關注到“六都”/縣市長層級的藍消綠長,其實在基層,政治版圖也發生很大變化。國民黨雖丟掉臺北、桃園、新竹市等,但上述“淪陷區”的議員、里長等草根公職,藍軍仍佔相當大的優勢;南臺灣基層則是進一步“綠化”,民進黨攫取越來越多的公職。選民對藍綠惡鬥的厭惡,兩大黨之外的政治勢力趁機開疆辟土,親民黨、臺聯黨獲得更多的議員席次,綠黨、樹黨等也實現歷史突破。基層政治的洗牌,或將對臺灣政局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多個縣市由藍變綠 但國民黨根基仍在
此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丟掉臺北、桃園、臺中、新竹市、基隆、澎湖等多個縣市,但讓藍軍聊以自慰的是,這些地區的基層部分,國民黨仍佔相當大的優勢。以臺北市為例,國民黨獲得28席議員,仍是議會第一大黨。里長選舉部分,國民黨斬獲229席,而民進黨則只有50席;再以桃園為例,國民黨、民進黨的議員分別有29席、20席,在里長層級雙方更是相差懸殊,前者獲142席,後者僅有2席。國民黨在這些“淪陷區”的根基還在,今後仍有翻盤的本錢。但也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在臺北、新北、臺中等都會區,基層實力不斷增強,議員席次都有所增長,尤其在新北市議會,民進黨席捲32席成為最大黨,而國民黨僅得26席。
而在南臺灣,在民進黨的長期執政下,基層全面“綠化”,原本國民黨在議員、里長層級佔相當大優勢的局面,卻一去不復返。其中以臺南市“綠化”最徹底,在議會,民進黨以28席完勝國民黨的16席;在里長部分,民進黨獲76席,也超越對手的71席。同樣的局面出現在高雄,民進黨在議會的席次為33席,穩坐第一把交椅,此外還有147名候選人當選里長,僅落後國民黨1席。南臺灣的全面“綠化”,暴露出國民黨基層組織的“空洞化”,將來想翻身恐是難上加難。
[ 責任編輯:范斯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