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搶購震災前進口的食品。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台灣網3月29日消息 日本福島核災後,臺灣廠商進口日本食品數量銳減,震前進口的商品則引發哈日饕餮客“掃貨”。不過臺“原能會”又驗出日本食品有微量輻射,上週五送驗的一批進口烏龍面外包裝上被驗出微量輻射物質,臺“原能會”和臺當局“衛生署”都強調內容物安全無虞,民眾不用擔心。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原能會”檢驗510項日本進口食品,陸續發現蠶豆和象拔蚌遭輻射污染,烏龍面是第三起,這些樣品僅有微量輻射,未超標。臺當局“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說,這批日本橫濱出口的烏龍面共34公斤,驗出外包裝含微量碘131、銫134、銫137,都在標準內。烏龍面本身並無輻射,不需回收或銷毀,推測是運送途中遭落塵污染。
臺“原能會”指,超量的碘131可能導致甲狀腺癌,接觸銫134和銫137也會提高致癌風險,不過目前驗出的含量都在安全標準內。臺當局“財政部”尚未統計從日本進口食品量是否減少,但臺“衛生署”觀察,近日送驗產品越來越少,前天甚至只有一件。馮潤蘭說,消費者難免有疑慮,應是廠商為風險控管而減少進口量。
臺灣太平洋SOGO百貨忠孝館表示,貨品是地震前進口,多樣商品熱銷,包括北海道鮭魚片、宮城柿餅、烏龍面每天賣出200份,青森蘋果脆片原準備13天檔期備貨量,4天就售完。
賣日本零食的露天拍賣網路賣家王先生說,日本餅乾、糖果已出現愛好者掃貨。家樂福超市指出,販售的日本食品都是地震前進口,部分泡麵在門市已缺貨。民眾黃先生說:“買日本進口產品會看製造日,避免買震後生產的東西。”(台灣網 馮江)
[責任編輯:馮江]